第113章 耳朵眼儿也能玩?(2/2)
“愿为陛下效命沙场,愿为大唐开疆拓土,愿吾皇一统天下,平定乱世!”数万唐军齐声呐喊,声势震天。
“可如今,萧闿顽固不化,执迷不悟,偏安一隅,拼死抵抗!我等当该如何?”
“平吴郡,擒萧闿,定江东!”
“好!随本将一同,打破吴郡,活捉萧闿,本都督到时亲自在陛
“休提赏不赏的?陛下乃当世仁德明君,真龙天子,俺自从军已有五年,这几年来,陛下非但没短过俺半文军饷,倒是这赏银一回比一回给的更多!俺不懂啥大道理,可俺就知道,自咱家陛下登基,天下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为陛下这样的明君卖命,俺心甘情愿!”军伍中,一名粗犷的老卒大声高喊。
“对对对!陛下才是真龙,咱们跟着陛下,那可是拜对了神仙!”有人接声高呼
“哈哈哈!好!为了陛下!,为了大唐,为好日子!请诸公与我一同,走一遭吴郡,借萧闿一颗人头,永定江东!”李靖高声疾呼,差点喊破了嗓子。
“杀!杀!杀!”杀声震天,数万大军朝着吴郡飞奔而去。
而吴郡吴城的南梁皇宫内,忧思过度的萧闿早已病入膏肓,此刻正躺在那张简陋的龙床上,瞪着屋顶,大张着嘴,早已是出气多入气少。谁也没想到,年纪轻轻,昔日意气风发的南梁太子萧闿,如今的一国之君,短短两年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陛下有旨,朕病体无愈,自知天命已尽,然国不可一日无主,特诏群臣,下达旨意,着长沙王萧兖,继位为君,以承大通,统驭群臣,再定乾坤,此诏传播内外,咸使闻之。”丞相萧崇大声念完。把圣旨合上,交给一旁尚书令刘文正。
“报!吴兴百里加急,唐军大举来犯!请陛下定夺”。
“哈……咳咳……李胤!李胤!李……”。龙床上的萧闿大睁着眼睛,再也没了生机。
“快!快请皇上进宫议事!”太尉梁师筑大喊。
“梁太尉……皇上不是……”礼部尚书杜长卿疑惑不解。
“废物!龙榻上的……只是先皇!如今的皇上,已然是长沙王萧兖!还不快去?”太傅萧愈冷冷的道。
半个时辰后,风卷着纸灰在吴城皇陵前盘旋,新帝萧兖一袭素缟跪在兄长的灵柩前,指尖深深掐入掌心。殿外隐约传来唐军战鼓的闷响,殿内九盏长明灯忽明忽暗,映得众人面色如鬼。
“即便最终落得个国破身死,我萧兖也不会让唐军轻易得逞。”
“呵呵,陛下既有如此胆魄,老臣岂能不以死相辅?不过,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吴城恐怕是守不住了,好在……老臣之前就已有所准备……”
“报——唐军先锋已渡护城河!”羽林卫踉跄跪倒时,太师萧愈正用银签慢条斯理地拨弄灯芯。火苗“啪”地炸开一朵灯花,他皱纹里渗出一丝笑:“慌什么?护城河底铺的火油,该烧起来了。”
话音未落,远处骤然爆出凄厉惨叫。大将军陈庆之按剑望向窗外冲天火光,眉头微挑——那河面竟真化作火海,数十艘刚靠近的唐军艨艟在油焰中扭曲成焦黑的骨架。
“三日前趁夜倒的五百桶火油。”萧愈掸了掸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可惜只够拖半日。”他转身将一卷泛黄的海图铺在灵柩上,枯指点向东海某处:“嵊泗列岛上,有前朝修建的暗港,水师都督陆伯言早已在那里藏了战船。”
水师都督陆伯言瞳孔骤缩,这是去年萧愈就已经让他悄然做的布置,他以为应该用不上,却没想到,竟然真到了今日的局面。
子时三刻,吴城西门突然洞开。唐军主将姜道远,见城头竖起降旗,狂笑着令全军压上。不料先锋刚冲入瓮城,千斤闸轰然坠落,三千精兵得队伍被拦腰截断。与此同时,东城水门悄然滑出二十艘蒙冲舰,舰身皆裹黑麻布,借着夜色顺流疾驰。
旗舰舱内,萧愈从袖中抖出几枚铜钱排卦:“寅时必有东南风。”他瞥见新帝惊疑的目光,轻笑解释:“二十年前臣在会稽当郡守,发现每逢谷雨后三日,东海潮信与风向必变——这点天时,够我等甩开追兵了。”
陈庆之突然按住剑柄:朝萧兖道:“陛下可听过‘断尾求生’?”
不待众人反应,他猛地掀开舱板——下层竟捆着十个与萧兖容貌相似的死囚!
“唐军发现中计后定会沿江搜索。”萧愈亲手给死囚换上龙纹衣袍,“所以我们要兵分三路:陆都督率主力佯攻润州,陈将军带‘假天子’走陆路,真正的龙舟……”他掀开海图一角,露出用朱砂新标的孤岛:“去这里。”
五日后,唐军江寻鱼部,果然在长江口截获一艘龙舟。当士兵兴奋地拖出舱内瑟瑟发抖的“萧兖”时,那人的脸皮突然诡异地融化——竟是涂了剧毒的人皮面具!接触者七窍流血而亡,唐军整整一营精锐陪葬。
真正的龙舟此刻正泊在无名礁岛旁。萧愈赤脚踩在湿冷的岩缝间,突然弯腰挖出一枚生锈的铜印:“果然还在……先武皇帝时,埋在此处的传国玉玺赝品,正好用来号令南洋诸岛。”
尚书令刘文正终于忍不住质问:“太师怎知此地有赝品?”
“因为当年,这埋印的,就是老夫。”萧愈摩挲着铜印上的裂痕,月光照亮他眼中深渊般的寒意:“三年前我奉旨巡视海疆,就料到总有一天……大梁或许需要这条退路。”
浪涛拍岸声中,新帝萧兖第一次看清这位辅政大臣的真面目——他布的局,原来早在先帝驾崩前两年就已开始。有他辅佐,大梁或许真有复兴的一天。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李胤和大唐,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复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