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 第132章 门户展馆

第132章 门户展馆(1/2)

目录

舱内一片死寂,只剩下警报声和人们粗重的喘息声。

牺牲的阴影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就在这时,舰长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警报解除。接收到‘门户’空间站护航编队的识别信号。他们来接应我们了。”

只见从更高轨道的方向,三艘同型号的CV-II003轻型护航艇正高速驶来,它们组成标准的护卫队形,如同忠诚的骑士前来迎接他们的君王。

为首的护航艇主动靠近了仅存的CV-II003型-轻型护航艇,两艘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舰艇无声地并排飞行了片刻,仿佛在默哀,又像是在传递着无言的敬意与支持。

在接应编队的护卫下,“开拓者号”继续向着更高、更远的轨道攀升。

巴希尔为了缓解沉重的气氛,也为了履行职责,开始为哈夫克介绍即将抵达的“门户”。

“董事长,请看外部监测画面。”

巴希尔操作着控制面板,将外部高清摄像机捕捉到的图像投射到主观察屏上。

“门户”巨型军事空间站的轮廓逐渐清晰。

庞大的斯坦福环型主体结构首先映入眼帘,如同一个巨大的、缓缓旋转的金属圆环,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最外层是微陨石防护甲,”巴希尔指着图像解释,“采用多层复合装甲加自适应缓冲材料,能有效抵御绝大多数微小陨石和太空垃圾的撞击。”

随着镜头拉近,可以看到环状结构外壁上错综复杂的管道、支架和传感器阵列。

“内部是厚厚的辐射屏蔽层,主要是聚乙烯复合材料掺入氢化锂,保护站内人员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伤害。”

镜头最终聚焦在空间站巨大无比的环形主框架上。

“主体承力结构采用高强度钛合金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编织而成,强度极高,足以承受旋转产生的巨大离心力,为内部提供类似地球重力的模拟环境。”

“开拓者号”在“门户”引导系统的精确指引下,开始执行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对接程序。

调整相对速度、同步自转、精确姿态匹配……

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毫米级的精度和绝对的稳定。

星舰微微震动,引擎发出细微的脉冲式喷射,如同一位谨慎的舞者,缓缓靠近那巨大的旋转圆环。

经过漫长而紧张的十几分钟,“哐当”一声沉闷的巨响通过结构传遍全舰,伴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

对接成功了。

磁性密封锁牢牢地将“开拓者号”与“门户”空间站的一个对接口连接在一起。

气压平衡、环境检测、舱门解锁……

又是一系列繁琐却必要的安全检查后,“开拓者号”的舱门终于缓缓开启。

映入哈夫克和巴希尔眼帘的,是“门户”空间站内部充满未来感的景象。

他们身处一条宽阔的通道,通道壁是柔和的乳白色发光材料,提供均匀照明。

空气清新,带着一丝类似臭氧和金属的味道。重力模拟系统已经生效,脚下是坚实的感觉。

通道尽头,一群穿着哈夫克空间站制服的人员正等候着。

对于董事长的突然造访,他们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惊讶,但更多的是一种受宠若惊的激动和尊敬。

“欢迎您,哈夫克董事长!欢迎来到‘门户’空间站!”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立正敬礼,声音洪亮而充满敬意,“您的到来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哈夫克微微颔首,目光却已经越过迎接的人群,投向了通道更深处宏伟壮观的内部空间。

从这里,可以窥见“门户”那如同小城市般的规模。

巨大的环形结构内部,是分层错落的建筑模块,有生活区、科研舱、农业模块、工业制造区,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休闲广场,种植着绿色的植物,在模拟阳光下生机勃勃。

小型电动车辆和身着不同制服的人员在规划好的通道上有序流动。

抬头望去,能看到环形结构的“天空”另一侧,其他模块的景象倒悬着,给人一种奇妙的眩晕感。

这座从2025年就开始秘密筹划、投入了海量资源的太空组合体,经过十三年的建设,如今总算初具规模。

它的体积相当于两艘巨型航空母舰,设计常驻容量为五千人,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太空建造的最庞大、最复杂的建筑物之一。

而在空间站的外部,依附在主结构上的几座庞大的半球形装置尤为醒目——

那是空间站的能源心脏:

太空核聚变反应堆。

它们利用从月球开采的氦-3作为燃料,单堆输出功率高达500兆瓦,为这座庞大的太空城市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支撑着它的运转、防御和未来的扩张。

哈夫克深吸一口空间站内经过精密循环处理的空气,感受着脚下模拟重力带来的踏实感,看着眼前这片由他意志孕育而生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之前航程中的惊险与牺牲似乎都被冲淡了些许。

他的月球之梦,正从这座名为“门户”的桥头堡,真正开始。

他们离开对接舱室,步入空间站庞大的内部网络。

通道宽阔而明亮,乳白色的舱壁散发着柔和的光晕,脚下是坚固的、模拟出地球引力的复合材料地板。

空气循环系统持续工作,带来一种经过精密过滤的、略带金属和臭氧味道的清新空气。

他们的第一站,是空间站的“大脑”与“神经中枢”——

量子通信中心,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穿过一道需要多重生物特征验证的厚重安全闸门,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呈现在眼前,穹顶之上是模拟出的深邃星空图景,无数光点在缓慢流转。

大厅中央,一个不断旋转、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复杂立体光锥体悬浮在半空中——

那是空间站的量子通信核心处理器,通过纠缠粒子实现与地球、“方舟堡垒”乃至月球基地的瞬时、绝对保密的信息传递。

周围是一圈圈向下阶梯式分布的控制台,数十名身着灰色技术制服的操作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瀑布般流过的数据流,手指在透明键盘上快速敲击,低声进行着通讯确认。

整个大厅笼罩在一种低频的、蜂群嗡鸣般的电子音中,充满了未来感和信息洪流的力量。

“董事长先生,瓦拉比博士,”陪同的技术主管恭敬地介绍,“依靠天网系统,我们的量子通信网络目前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七,冗余通道完备,理论上可以抵御任何形式的传统电子干扰和窃听。这里是集团在太阳系内信息传递的绝对枢纽。”

哈夫克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幽蓝的光锥,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

“绝对的控制,需要绝对的信息传递。很好。”

紧接着,他们来到了与之相邻的AI安防网络控制中心。

这里的氛围更加肃穆。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显示着整个“门户”空间站及其周边空域的实时三维模型,无数绿色、黄色、红色的光点在模型上闪烁、移动,代表着己方单位、友军、未知目标或潜在威胁。

复杂的算法不断分析着来自数以万计传感器的数据,自动评估威胁等级,并生成应对方案。

“我们的‘天网’系统,”安全主管介绍道,“整合了行为识别、能量特征分析、威胁预测等七百三十九项子系统。它可以监控空间站内每一个人员的实时状态,也能在零点三秒内锁定外部百万公里内的任何非授权接近物,并自动激活相应的防御措施。”

哈夫克看着屏幕上精密而高效的监控网络,淡淡地评价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