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三角洲行动之第三次世界大战 > 第103章 归途残垣

第103章 归途残垣(1/2)

目录

U212NFS潜艇,一个耗尽全力的深海巨兽,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管线似乎都在呻吟。

它沿着达尔马提亚海岸线水下错综复杂的地形——

那些黑暗的海沟、突兀的海山、冰冷的海底峡谷

——小心翼翼地潜航。

艇内,压抑的气氛几乎凝成实质,混合着汗水、血液、机油和臭氧的味道。

方才那场短暂、激烈、赌上一切的水下猎杀所带来的肾上腺素早已消退,只剩下深入骨髓的疲惫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对毁灭与生存的沉重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声呐屏幕上,“萨尔瓦托雷·佩罗西”号最终沉没坐标的标记,像一个冰冷的墓志铭,久久未曾散去。

导航屏幕上,代表佩列沙茨半岛的崎岖轮廓越来越清晰。

这里,理论上已是GtI控制的区域,至少蜿蜒的海岸线大部分在他们手中,提供了心理上最后的安全屏障。

“开始上浮程序。缓慢排水,保持三级战斗警戒。所有传感器全开,扫描海面和空中。”

露娜的声音沙哑,但命令依旧清晰、稳定,如同磐石,在这片疲惫的海洋中提供着最后的支撑。

潜艇如同一只谨慎的巨鲸,开始缓慢而稳定地调整浮力。

压载水舱排出海水的声音在艇内低沉地回响。

他们从数百米深的幽暗世界逐渐上升,外部水压表的读数缓缓下降。

透过短暂升起的潜望镜(仅用于快速确认环境),可以看到外面天色一片铅灰,海面上风浪未歇,灰白色的浪涛如同无数躁动的巨兽,翻滚着,撞击着。

远处半岛的海岸线模糊不清,笼罩在一片阴冷的雨雾和硝烟气溶胶之中,显得荒凉而肃杀。

确认周围目视范围内没有即时威胁(没有敌舰身影,没有低空突防的飞机),声呐和ES(电子支援措施)也未捕捉到附近有危险的主动信号源后,潜艇最终完全浮出了汹涌的海面。

巨大的黑色艇背破开波浪,如同鬼魅般出现在这片动荡的海域。

舱盖被用力推开,冰冷、潮湿、带着浓重咸腥味和隐约焦糊味的空气瞬间倒灌入艇内,让所有人因长时间呼吸循环空气而有些昏沉的头脑为之一振,同时也冷得他们齐齐打了个哆嗦。

他们终于离开了钢铁棺材的束缚,重新呼吸到了自然的空气,尽管这空气冰冷刺骨,且充满了战争带来的硫磺与死亡的气息。

一艘高速充气救生艇被迅速从艇背释放而下,在波涛中剧烈地颠簸着。

特战干员们依次顺着湿滑的扶梯攀爬而下,动作因为极度的疲惫和寒冷而显得有些僵硬迟缓。

露娜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在她一只脚跨出舱门之前,她停顿了片刻,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这艘充满了血腥、技术奇迹、短暂征服感以及无数惊险记忆的哈夫克先进潜艇。

控制台上那些依旧闪烁的指示灯,仿佛是无言的眼眸。

这里既是他们的战利品,也是他们的囚笼,更是他们创造奇迹的舞台。

没有犹豫,也没有时间感慨。

她快步走回主控制台前,无视了那些复杂的界面,直接切入底层系统,快速而熟练地输入了最终指令——

自毁程序。

她设定了五分钟的延迟时间,并启动了所有关键系统的数据物理销毁流程。

这是铁律,绝不能将如此宝贵、蕴含大量机密技术的装备留给敌人,哪怕它已经伤痕累累,哪怕这意味着他们最终将一无所有地离开。

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曾决定生死、运筹帷幄的空间,转身,毫不留恋地爬出舱盖,利落地跳上了在风浪中疯狂摇摆的救生艇。

“走!离开这里!”

深蓝猛地把油门推到底,小艇的引擎发出吃力的咆哮,推动着这叶轻舟,艰难地劈开波浪,向着佩列沙茨半岛模糊的海岸线冲去。

在他们身后大约五分钟航程的海面上,那艘庞大的U212NFS潜艇“三叉戟”号,如同被赋予了最后的生命般,内部传来一连串沉闷而巨大的爆炸声——

那是预先安装在龙骨关键节点、轮机舱和指挥舱周边的烈性炸药被依次精准引爆。

巨大的水柱从多个破口冲天而起,又迅速被贪婪的海浪吞没。

潜艇的艏部率先断裂下沉,巨大的艇身扭曲着,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呻吟,迅速倾斜,最终带着一个巨大的、吸卷一切的漩涡和无数嘶嘶作响的气泡,彻底消失在了亚得里亚海冰冷而无情的海水之下,成为了这片古老海域又一个沉默的钢铁墓穴,一段即将被遗忘的机密。

救生艇在风浪中艰难地前行,如同暴风雨中的一片枯叶,随时可能被下一个浪头打翻。

每个人都用尽最后的力气紧紧抓住船舷,指节发白。

冰冷的浪花持续不断地劈头盖脸砸来,浸透了他们单薄的作战服,带走本就稀薄的热量。

牙齿不受控制地打着颤。

海岸线在视野中逐渐清晰,已经能看到海滩上粗糙的沙袋工事、蛇腹形铁丝网、用废旧集装箱和木材搭建的简陋掩体,以及斑驳的伪装网。

就在这时,一阵不同于海浪轰鸣的、粗糙的马达声从侧前方传来。

一艘中等大小、船体布满锈迹和弹痕的GtI制式机械化登陆艇,正沿着海岸线进行例行巡逻,了望哨立刻发现了他们这艘突兀出现、没有任何标识的小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