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铁甲横江(上)(1/2)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十一月上旬,长江,濡须口水域。
凛冽的西北风,卷起雪白的江浪,呜咽着掠过宽阔的江面,锦帆水军数百艘舟船的风帆,已鼓荡如满月,如离弦之箭,航行于大江之上。
随后一连五日,锦帆水军对上江东水军,双方在这片水域拉锯厮杀,缠斗不休!
甘宁,丁奉率锦帆水军左翼,仗着西北风之利,以顺风顺水之势,猛攻江东水军凌操,凌统父子防线。
(注:这里顺带提下水战风向的问题,“西北风”其实是指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即风源头在西北,吹向东南方向,而非“往西北方向刮的风”!而秋冬季节的长江两岸,以西北风为主,所以从北攻南,此时是顺风之势!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要对曹军使用火攻,则必须倚仗“短时刮起的东南风”,才能将火势顺利烧到北岸,这才有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演义故事~)
徐盛,关平亦率领锦帆水军右翼,也与江东水军陈武,留赞所部杀得难解难分。
江面之上箭矢如蝗,拍杆轰鸣,走舸游斗,艨艟突进,斗舰冲撞,南北两方杀声震天!
此番水战,周瑜麾下江东水军兵力足有两万五千余众,反观关羽,甘宁麾下锦帆水军,却仅有一万五千余人。
然而,无论甘宁使劲浑身解数,如何挑衅,坐镇江东水军旗舰——楼船“云帆”的周瑜,却始终摆出防御阵型,将水军主力“按在”濡须口水寨不远范围内。
周瑜仅以优势兵力顶住关羽攻势,将锦帆水军不断击退,却迟迟未命江东水军发动全力一击!
此时,濡须口水战僵局已持续至第六日。
江东水军旗舰“云帆”之上,周瑜那双深邃的眼眸,不时望向天际,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北面水域,关羽的旗舰楼船“横江”宛如水上雄城,巍然矗立于刘备军水阵核心。
关羽身披绿袍金甲,一手按在船舷,一手轻抚长髯,凤目微眯。
那如电的目光穿透江雾,死死锁住南岸那艘若隐若现,却同样巨大的楼船“云帆”。
墨绿色的江东水军战旗,与火红的刘字战旗隔江对峙,肃杀之气凝固了空气。
“近日西北风势甚烈,此战的确利于我军!”
关羽冷哼一声,却又带着一丝疑惑道:
“然这五日间,周瑜任凭兴霸,文向(徐盛)挑战袭扰,其麾下凌操父子,陈武,留赞等江东众将轮番接战......”
“只是战况看似胶着,江东水军实则未尽全力!孔明你说,周瑜究竟在等什么!?”
羽扇纶巾,丰神俊朗的诸葛亮立于关羽身侧,轻笑道:
“君侯,若亮所料无差,那周公瑾必是在等风!等那转瞬即逝的东南风!”
“这大江之上,秋冬季西北风虽盛行,然偶有暖流逆袭,可致短暂东南风!周公瑾迟迟未动,定是想等待风气,以火船突袭,击破我等水军主力!”
即便此前便有周瑜火攻的“预案”,但此刻听诸葛亮所言,关羽依旧心头一凛,出言道:
“周瑜统兵之能的确了得!其水军兵力占据优势......竟还有如此耐心,欲使火攻战术!此人......倒当真狠辣!”
近年来,关羽久镇江淮,又有甘宁这位纵横大江的“锦帆贼”作为下属,其水军战法亦是日渐精熟。
至于诸葛亮,自从霍骁南下奇袭江东,他便知自家水军,终有一日,要与江东水军在长江之上一决雌雄。
为此,他近年不断走访庐江沿岸渔民船工,又命烛龙秘谍收集丹阳水域水文气候规律。
多番观测之下,诸葛亮这才知晓,这长江水域于秋冬时节,偶有西北风转为东南风的“秘密”规律!
此刻,诸葛亮眼中也闪过一丝对周瑜的赞赏与凝重,他向关羽微微颔首,道:
“君侯明察!亮昨日夜观天象,恐今日午后,便有短暂东南风起!周公瑾隐忍不发,正是待此良机!”
“其保存实力,正欲毕其功于一役,焚我锦帆水军,再挟大胜之威,回援丹阳腹地乃至吴郡,以解孙权之危!”
他手中羽扇轻摇,目光再次扫过略显躁动的江面,又抬头望向东南方天际几缕不易察觉的流云,沉声道:
“君侯!风向……将变!周瑜所待者,便是此东南风也!恐怕......江东水军的火攻将至!”
关羽卧蚕眉紧锁,对身后的部将周仓,廖化下令道:
“子猛(周仓),元俭(廖化),你二人速去准备铁甲船!此外,传令兴霸,文向整备舰船,严加防范,只待我一声令下,便对周瑜发起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