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645章 让你去,你愿意吗?

第645章 让你去,你愿意吗?(1/2)

目录

“肯定不止。”陈浩点头,“但也得有个前提,就是不要票,如果要票,买的人就没那么多了,毕竟粮油票还得优先紧着粮油,得放在家庭用度方面才行。”

城里买啥都要票。

就是大饼,苕粑,面窝,油条,等粮油制品,也需要票,大部分都需要粮票,按人定量、按劳分配,是粮票的发放原则。

不满一岁的娃子,一个月5斤半的粮票,1到3岁的,能有8斤左右,10岁以上的居民,每个月能有22斤左右,普通的职工,一个月是30斤左右。

不同的地区,口粮标准会有差距,再就是年龄大,职业不同,口粮也会有差异。

但实际上,粮票的份额是不足的,不少家庭会用粮票换取粗粮,因为一斤的粮票能换取1.25斤,甚至更多的粗粮。

粗粮更便宜,也更容易饱腹。

“这倒是,城里的居民,粮油票都是定额的,得用在吃方面,要填饱肚子,没有多少额外的粮油票做这事。”童永昌点头。

“农民不需要粮票,分田到户了后,家里余粮肯定也多些,去城里做些吃食,卖出去,是不是就没啥问题?”黄玉凤道,“没想到啊,农民还有这好处,粮油方面比城里居民要好,能自己做主。”

瞧不起,看不上的农村,如今却有一两样比城里强了。

童永昌和黄玉凤心中多少有点不得劲。

两人的优越感,表面上看是城里户口,实际是城里户口带来的各种福利,分房、粮油票、布票、鞋票,医疗免费,等等之类的。

可现在,有农村户口,在农村种田地,粮油方面似乎要更方便,做经营也更赚钱。

“分田到户是分田到户了,但种地还是辛苦,比不上正经单位干活,而且也不稳定,在单位里头,旱涝保收,每个月的工资都是稳定的,多少都有,种地却要靠天吃饭,老天不赏脸,很容易就干旱或者是内涝,田地收成就没着。”童永昌道。

农民的日子怎么能比城里日子好过?

这不符合逻辑。

心疼农民是真的心疼,认为农民付出多,也是真的认为,可谁要让自己当农民,或者是农民的收入真的比自己好,心里就不痛快了。

“那倒也是,再就是农民没城镇户口,去城里不方便,真要做经营,也麻烦,我看城里有些人也卖东西,都是偷摸着做本经营,但都是非农业户口,是城里人,农民没几个敢去城里卖东西的。”黄玉凤也点头。

“真要让农民去城里搞经营,肯定出乱子了,一个月150块钱,甚至更高,那农民不都去做这生意了,谁还种地?没人种地,吃什么喝什么?”

“是的,田地肯定要有人种,不然会出乱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大事。”童永昌也跟着点头。

两人一唱一和的,又像是自我安慰。

“粮食很重要,但不能因为粮食重要,就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保证了土地的产出,就该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去城里做经营,也不是不行,这个口子终归会放开的。”陈浩道。

“别的地方什么时候放开,我不知道,但红旗生产队这边,很快应该就会有消息,到时红旗生产队的村民,多半是能去城镇里头经营,不用担心户口问题,不定还能去江城市。”

他看着老丈人和丈母娘,“你俩到时要是想吃苕粑,糯米鸡,鸡冠饺子之类的炸货,还是很有希望的。”

允许农民进城经营生意,时间点陈浩是知道的,就在1982年,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