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张家堂前辨心意(1/2)
元丰二年三月的汴京,残雪还未消尽,街角的柳树却已冒出嫩黄的芽尖,风里裹着几分料峭的寒意,却又藏着一丝早春的暖意。
英国公府的朱漆大门前,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门楣上悬挂的“英国公府”匾额,在阳光下泛着沉郁的光泽。
这是三朝勋贵的气派,每一块砖瓦都透着经年累月的稳重。
一辆乌木马车缓缓停在府门前,车帘掀开,顾千帆身着一身绯色锦袍,腰束玉带,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礼盒,缓步走了下来。
他身姿挺拔,剑眉星目,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拘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礼盒的边缘。
这里面装的,是他特意寻来的长白山野山参,还有一幅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摹本,皆是为了感谢张桂芬当年的救命之恩。
“劳烦通禀一声,顾千帆,前来拜访英国公大人。”
顾千帆对着门口的管家微微拱手,语气恭敬。
管家见他衣着华贵,气度不凡,不敢怠慢,连忙应道:“顾大人稍候,小的这就去通报。”说罢,转身快步走进府内。
顾千帆站在门口,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府内的庭院。
几株红梅开得正艳,雪压枝头,艳而不俗,假山旁的流水潺潺,隐约能听到屋内传来的说话声,一派世家大族的闲适景象。
他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手指攥得更紧了些。
他既盼着能见到张桂芬,又怕自己言行不当,惹得英国公夫妇不快。
不多时,管家快步走了出来,笑着说道:“顾大人,我家大人有请,您随小的来。”
顾千帆跟着管家走进府内,穿过几重庭院,来到正厅。
正厅内,英国公张耆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见顾千帆进来,放下茶杯,站起身笑道:“顾大人来了,快请坐。”
“下官顾千帆,见过英国公大人。”顾千帆连忙躬身行礼,姿态谦逊。
“都是朝廷同僚,不必多礼。”英国公笑着摆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来人,给顾大人倒茶。”
顾千帆在椅子上坐下,腰背依旧挺得笔直。
他看着英国公。
这位三朝元老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一看便知是久居上位之人。
他定了定神,将手里的紫檀木礼盒递了过去,说道:“下官今日前来,一是为了感谢张小姐去年的救命之恩,二是特意给大人和夫人带了些薄礼,不成敬意。”
英国公接过礼盒,打开看了一眼,见里面是野山参和古画,不由笑道:“顾大人太客气了,当年的事,不过是小女举手之劳,何必如此破费。”
话虽如此,他眼底却闪过一丝赞许。
顾千帆不仅记得恩情,还懂得投其所好,这野山参是滋补佳品,画也不错,可见是用了心的。
“张小姐的救命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顾千帆语气诚恳,“去年兖王兵变,下官带着宫女突围,不幸被乱兵所伤,若不是张小姐及时相救,下官恐怕早已性命不保。这份恩情,下官无论如何都要报答。”
提到兖王兵变,英国公的眼神也柔和了些,点了点头:“去年之事,多亏了顾大人和徐枢相等人奋力护驾,才保住了陛下和京城的安稳。你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胆识,实属难得。”
两人正说着话,厅外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随后,英国公夫人带着张桂芬走了进来。
英国公夫人穿着一身宝蓝色锦裙,头上戴着赤金镶红宝石的抹额,气质雍容华贵。
张桂芬则穿着一身淡粉色襦裙,裙摆绣着几枝含苞待放的桃花,脸上带着几分羞涩,眼神却清亮动人。
“顾大人来了,真是稀客。”
英国公夫人笑着走上前,目光在顾千帆身上细细打量。
这顾千帆生得剑眉星目,气度不凡,比传闻中还要俊朗几分,而且一身绯色锦袍衬得他英气勃勃,倒真是个难得的好儿郎。
“下官见过英国公夫人,见过张小姐。”
顾千帆连忙站起身,对着两人躬身行礼,目光在张桂芬脸上停留了一瞬,又迅速移开,耳尖却悄悄红了。
张桂芬对着顾千帆微微屈膝,声音轻柔:“顾大人不必多礼。”
她的目光落在顾千帆身上,眼底藏着几分欣喜,却又不敢表露得太明显,只能悄悄捏着裙摆,心跳不由得快了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