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号生命工厂(1/2)
寰宇联邦,星桓行省,XG103号恒星系边缘。
一座被层层防护罩包围的巨大空间站正在进行着一项机密的工程。
这座空间站在寰宇联邦的正式编号为"UHGF-SX-007",但内部人员更习惯称其为"7号生命工厂"。
从外观看,这座工厂呈现出典型的联邦军工建筑风格——
六边形的主体结构,表面覆盖着银白色的纳米装甲板,每一块装甲板都有着微妙的弧度,能够有效分散各种形式的攻击。
工厂长达十二公里,宽八公里,高四公里,其体积足以容纳一座中等城市。
工厂表面密布着各种设备:重力调节器、温度控制系统、生物能场发生器,以及数百个出入口。
最引人注目的是工厂顶部那个直径达两公里的透明穹顶,透过穹顶可以看到内部闪烁的蓝色光芒。
更重要的是,围绕在工厂周围的防御系统。
十六艘护卫舰呈环形分布,每艘都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三十二座自动防御炮台静静悬浮在空间中,炮口随时准备对准任何接近的威胁。
最外层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能量护盾,淡蓝色的光幕将整个工厂包裹其中。
这个护盾拥有相当强悍的防护效果,理论上在面对一个9阶至强者的全力攻击时,可以拖到联邦舰队赶来。
……
生产车间A-1区
工厂内部,生产车间A-1区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物制造作业。
车间的面积有二十个足球场那么大,天花板高度超过了三百米米。整个空间被分为十六条平行的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长度超过五千米。
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味。
那是高浓度营养液、消毒剂和生物稳定剂混合后的味道,闻起来既有甜腻的有机物气息,又有刺鼻的化学品味道。
第一条生产线的起点,是一个被称为"源点实验室"的密封舱室。
透过厚重的强化玻璃,可以看到实验室内部漂浮着数千个拳头大小的透明球体。
每个球体内部都悬浮着一小团灰白色的物质——那是从某个特殊样本中提取出的原始基因材料。
"样本编号UH-001的基因稳定性如何?"生产线主管哈维斯博士通过内部通讯询问道。
"稳定性指数97.3%,"实验室内的仿生技术员回答,"已经超过了理论预期。这个样本的基因结构……真的很特殊。"
哈维斯博士点点头。作为联邦最顶尖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一般情况下,即使是最优秀的基因样本,其稳定性指数也很难超过85%。
而眼前这个编号为UH-001的样本,其基因稳定性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这个样本具有一种非常有利于研究的特性——对不同种类外部刺激的快速适应性。
源点实验室的下一个环节,是"细胞分裂催化区"。
这里有着数千个圆柱形的培养槽,每个培养槽都有三米高,直径一米五。槽内装满了呈淡绿色的营养液,无数微小的气泡在液体中缓缓上升。
在每个培养槽的中央,悬浮着一个篮球大小的半透明囊泡。
囊泡内部,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分裂成八个……
分裂的速度快得惊人。
正常情况下,这些特殊的细胞分裂周期非常短,1秒左右就能分裂一次;而在特殊催化剂的作用下,这些的细胞可以在1秒内完成十余次的分裂!
"第47号培养槽异常,"一名机器人技术员向主管报告,"细胞分裂速度过快,已经出现了基因不稳定的征象。"
哈维斯博士动用自己的工厂权限,在下一瞬到47号培养槽前,仔细观察着槽内的情况。
在脑内计算机的辅助下,他可以看到囊泡内的细胞虽然在快速分裂,但新生成的细胞形态有些扭曲,不再是完美的球形。
"启动紧急冷却程序,"他下令道,"然后将这批细胞标记为B级残次品。"
随着一阵低沉的嗡鸣声,47号培养槽内的温度开始急剧下降。
那些正在分裂的细胞在超低温的影响下迅速停止了活动,最终变成了一团死寂的灰白色物质。
这只是无数次质量控制中的一次。每天,工厂都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它们被严格分类并立即销毁。
……
通过一条密封的传送带,合格的细胞团被送往下一个区域——组织构建区。
这里的设备更加复杂。数十台巨型的3D生物打印机正在工作,每台机器都有一栋小楼那么大。
机器的顶部有着数百个精密的喷头,这些喷头按照预设的程序,将不同类型的细胞精确地"打印"到指定位置。
第一台打印机负责骨骼系统。
可以看到,一具为了适配联邦军队制式装备而特别设计的类人形的骨架,正在打印机内部逐渐成形。
打印机的喷头释放出特殊的钙化细胞,这些细胞在接触到预设的支撑结构后,迅速硬化成骨质。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血肉模糊的场面,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美感——就像是在观看一件艺术品的诞生。
第二台打印机负责肌肉系统。红色的肌肉细胞被层层叠叠地打印在骨架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肌肉结构的人形。
第三台负责神经系统,第四台负责循环系统,第五台负责内脏器官……
每台打印机都有其专门的功能,它们按照严格的顺序工作,确保每一个克隆体都能拥有完整的身体结构。
"注意,第三台打印机在打印CYUI-ASSQ-0918号克隆体时出现精度偏差,"
全息投影形态的质量监控员通过广播提醒道,"克隆体右侧肢体肘关节的神经系统平均偏移度达到了0.03毫米。"
对于普通的生物制造来说,0.03毫米的偏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于这个项目来说,任这种程度的偏差是完全不被允许的。
"立即校正,"哈维斯博士下令,"如果校正失败,就标记为C级残次品。"
……
经过组织构建的克隆体被送入最关键的环节——生命激活实验室。
这里的设备看起来很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数十个巨大的圆柱形容器排列在实验室中央,每个容器都有五米高,三米直径。容器内装满了发出淡蓝色光芒的特殊液体。
在每个容器中,都悬浮着一个完整的类人形身体。
这些身体外表上与正常的人类基本无异,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差异——
皮肤过于光滑,没有任何疤痕或斑点;肌肉线条过于完美,仿佛经过精密计算;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眼睛紧闭,胸口没有任何起伏。
显然,他们还没有真正的生命。
"开始生命激活程序,"哈维斯博士对着控制台下达了指令。
随着他的指令,实验室内响起了低沉的嗡鸣声。
每个容器底部都开始释放出特殊的生物电流,这些电流按照特定的频率和强度刺激着这些克隆体的神经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