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81章 初见识原始蒸汽机 科技树亮起又一枝

第181章 初见识原始蒸汽机 科技树亮起又一枝(2/2)

目录

你们现在的任务,一是抓紧时间生产,二是抓紧时间招人,把你们的制衣厂的规模再扩大两倍以上,人数不得低于三千人。

那制服的制作不能停,以后的需求量会很大,如果有必要,就把服装厂一分为二,厂房就按照工厂的建设规模去建。

你和白姑姑各管一个厂,这样就可以扩大规模,更方便于管理。”

秦娘子和白娘子对视一眼,双双点头。

“宋部长,你那锅炉的事情怎么样了?”

宋应星笑道:“我们按照你的要求经过多次试验,现在那泄气阀已经能顶起15斤的气门盖,我们试着把那锅炉用在了机床上,有力是有力,和那电机的差不多,就是断断续续的不连贯。”

程风好奇了:“你们把锅炉用在机床上?是用什么东西让锅炉产生动力的?”

宋应星笑道:“那可太简单了,就是用一个类似风箱一样的管子,让热气反复从它的风门前后进出,再用一个连接杆把它和机床的飞轮连接起来,就可以让那机床动起来,就是断断续续的不连续。”

程风砰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宋部长,你是说你发明了活塞式蒸汽机?”

宋应星摇摇头:“什么我发明的蒸汽机啊,我说的那东西原本就有,原本是因为柴火太贵,不划算,平时也没什么大用,只是偶尔会用来帮助纺纱而已。不像咱们现在用的是烧石炭。”

程风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乱了:“你是说这蒸汽机原来就有?你在哪里见过实物?”

宋应星正色道:“那东西很早很早就有,江南稍微大一些的纺织作坊都有,只是因为柴火太贵,平时不怎么用罢了。”

“这个,我一定要去看看,这是不是我想的那样?宋部长,既然你都想到把它用到机床上,那你有没有想过,利用这个机器搞出那种可以同时纺多锭纱线的机械出来代替人工纺纱?”

宋应星笑了:“看来公子你是真没到纺纱作坊里去看过,江浙一带,稍微大一点的织布作坊,都有一种同时纺八锭纱的纺纱机,只需要一个人提供动力,一个人负责供棉就行。

只是这种纺纱机平时不怎么用,只有在纱线短缺的时候才会使用。”

“这是为什么?既然有那种可以同时纺八锭纱线的机器,为什么不用?”程风直接不理解了。

宋应星道:“公子还是不知道民生的疾苦啊,那多锭子纺纱机好是好,可是机器不能多用啊。

如果所有纺织作坊大量使用这种机器,江浙一带数十万靠纺纱谋生的女子将失去生计。

做买卖也要有底线,不能因为一台机器让这么多的人被饿死,那是会遭天谴的缺德事。

即便是作坊主在追求利益,那也是有底线的,也不敢做这有伤天和的事。”

“作坊主有底线?我怎么那么不信呢?每到灾年的时候,那些卖粮食的拼了命的涨价。让老百姓都买不起粮,那叫有底线?宋部长逗我玩的吧。”

这话说得,宋应星也不开心了:“就说你不知道民间疾苦你还不认。那些卖粮的是倒买倒卖的商人,他们不是作坊主。

买他粮食的也不是普通老百姓,那都是些做买卖的商贩。

普通百姓只有卖粮的命,哪有买粮的命?卖粮的钱最多就够上个税,哪有多余的钱买粮?

不管是灾年还是丰收年,那粮价高低跟普通老百姓都没关系,横竖他们都买不起。你不了解这些,就别乱给别人下定论。”

对哦,好像是这个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种地的哪有买粮吃的,他们除了卖粮食上税就是卖儿卖女上税,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花钱买粮了?

丰收年他们都没钱买粮,更何况灾年,好像那些粮商除了收购粮食的时候,压压价,之后就跟那些种地的没什么关系了。

粮商的粮食涨不涨价,好像跟种地的农民是没有一点关系,自己这是魔怔了。

突然间醒悟了过来。这蒸汽机和多纱锭纺纱机应该是很早就有,只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柴火,运作成本太高才没有大规模使用。

中国不使用这种机器并没有影响到纺织行业的生产进度,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厚,完全靠人力就能解决,不需要借助机器。

欧洲为什么会爆发工业革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欧洲三十年大混战,把人都打光了,各企业主找不到足够的人手来进行生产。

为了解决工人严重不足的情况,欧洲被迫借助机器的力量来保证生产,这才催生了对原始机器进行大改良的动机。

一看两人说着说着竟然争吵起来,袁老太爷忙站起来安慰:“风哥儿,宋部长,你俩是怎么啦?咱们不是在说机器吗?怎么说着说着说到粮食上去了?”

程风自己也回过味来了,朝宋应星笑了笑:“对不起宋部长,是我想岔了,我把商人和企业家搞混了,商人唯利是图,他们手里没什么东西,靠的就是倒买倒卖吃差价。

企业家不一样,他们是生产者,人力资源组织者,虽然他们谋利也是靠的差价,但他们吃的是技术和劳动力差价。

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人力资源,自然不能干出那种一棍子把人全打死的事来,所以企业家会考虑当地的民生,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商人是没有地域性,他们走南闯北干的就是倒买倒卖的生意,只要能够低买高卖赚到钱,当地的民生死活,跟他们是没有实际上的关系的,所以商人不会考虑到民生问题,但企业家会。

要不怎么说,只有办实业才能救国,这点我错了。”

白娘子笑道:“其实你们说的这些也不全是,主要是那个机器要烧柴火,柴火需求量还很大,运用成本太高了。

大多数的作坊不到应急的时候不会启用,并不是说这些作坊主都心善,都是像宋部长说的那样,是怕那些纺纱女子失去生计。

其实绝大多数的作坊主都没想这么多,不使用那机器,单纯的就是因为运行成本太高,用不起。两位也别争了,咱们继续说机器吧。”

程风笑笑:“行行,咱们还是说机器不说这事了。不过宋部长说的蒸汽机,还有八纱锭纺纱机,我还是想找机会见识见识。”

宋应星道:“明年我要进京参加会试,公子到时可以和我同路,我带你去江浙一带的纺纱厂看看。”

程风笑了:“那好,一言为定,明年无论如何我也陪你京城走一遭。”

袁老太爷又道:“说实在的,那机器用来带动机床,真的不怎么样,就像抽了风似的,时快时慢,加工啥零件都加工不出来。

不过用来带动冲压机倒是挺好,比以前的畜力带动效果好太多了。”

程风也就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争辩,确实自己的理解也是错的,自然也就跟着袁老太爷的话题:“老太爷,你们试过用那蒸汽机带冲压机了?”

袁丙辰从兜里掏出两枚硬币,放在桌面上,朝着程风的方向轻轻一推:“风哥儿你自己看,你提供的那图纸,我们照着试做了,看上去挺不错。”

程风先拿起大的一枚银元仔细察看,背面的长城烽火台凸起明显,图案清晰。

正面有:一条稻穗和一条麦穗环抱着<中国华夏银行>六个字,中间是:<银一两>,

字体凸起圆润,颇具立体感,比同时代的欧洲金币做工精美多了。特别是外围那一圈的锯齿,在均匀的细锯齿条上,按照1357的顺序间隔出现一处粗锯条,确实很完美。

再看那小的一枚,除了背景图案改变成城门楼外,其他地方完全一样,只是中间的重量变成了<银五钱>。

“这两枚的重量准确吗?”

袁丙辰道:“托他们商队的人买了好几个地方的戥子核对过,准确无误,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略轻一厘。”

那是差不多了,自己这边的重量是按五百克一斤来算的,一两银就是33克。大明的重量是四百八十克一斤算的,一两银就是30克。

两枚银元的做工都很精致,只是那银元怎么看着有些变形?

“老太爷,我怎么感觉这银元不平整,它有些变形呢?特别是这个五钱的银元,变形都很明显。”

袁丙辰解释道:“风哥儿,这也是没办法呀,那银子软,做成硬币之后受到挤压就会变形,要想让它不变形,只能把这银元缩小变厚,不然解决不了。”

程风笑笑,两个指头掐住银元的中间,放在嘴上用力的吹了一下,再放耳朵里听动静,果然没有呜叫声。

程风知道是咋回事了:“这个银元变软的问题,回头我到你那里去,告诉你该怎么做,那银元才能变得坚硬。”

袁丙辰点头:“那行,风哥儿你抽时间去指导指导。还有一事,你提供的另外一份图纸,我们试制了样品,用是能用,效果也挺吓人。就是那管子不行,用不了多久就变形。”

程风笑笑:“老太爷,这个东西不适合在这里讨论,还是等我到你那里去的时候,咱们再当面研究如何?”

“那行,等风哥儿去了咱们再细谈。”袁丙辰懂了,这是在坐的人里面,有不可靠的人,风哥儿不想把那些神奇的东西暴露出来。

大少看向肖有让:“肖管事,你那边的生产情况怎么样?那皮鞋,皮靴,皮带,皮枪套,皮望远镜盒可生产完成了?”

肖有让站起身来:“公子放心吧。早就超额完成了,所有的数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完成了三成。我们现在都有时间为民间的百姓生产皮鞋了。”

大少点头:“那就好,你的皮草坊也要适当的扩大些,再增加一些工人,扩大一点规模,多培养一些新人,现在先组织一下人手。优先生产一万两千双,反帮的大头皮鞋,明年三月前要。”

看看所有的人都问过了。杜祖恩这才问道:“少爷,上一次下达的任务马上就要完工了。我们下一步该怎样做?”

程风想了一下:“这样,你们已经完成了生产任务的,就先增加八艘步兵运输舰,四艘两栖登陆舰。

等把这十二艘舰船造完,平均分配给东南两支舰队。你们就按照南海舰队的标准,从综合指挥舰,综合补给舰开始,再打造出一支舰队出来,我们马上就要成立北海舰队。

另外四处船厂已经完成生产任务的船坞,你可以和他们协调,提前把新任务安排下去。”

见大家都没事了,大少这才看着有些生产的宋应星道:“宋部长,现在没别的事了,先带我去看看你那蒸汽机如何,我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蒸汽机。”

宋应星站起身来:“我还以为你对那东西不感兴趣呢!走吧,我带你去看看。”

程风笑笑也站起来,然后才对种花桂英笑道:“桂英姐姐,先安排人去把红玉,金蝉,无艳,妇好,尚香,无疆,敬德,叔宝,宋玉成,古不知叫来,我找他们有事。”

“好的,我马上安排通讯员去通知他们。”

程风挥挥手:“姐姐你先忙着,别的事咱们抽时间再谈。现在我先陪宋部长去看看他的机械。”

几人走出会议室,程风对几人道:“我回去拿些东西,你们在大门口等我。”

宋应星拱手:“公子自便就是,我等在外等待就是。”

回到宿舍,程风把绘制好很久的,四种不同时期的蒸汽机图纸和简化版的蒸汽轮机图纸装进背包里,这才朝大门走去。

离开学校,宋应星,袁丙辰陪着程风来到机械厂,两人带着程风来到冲压机外,看到正在那里试作业的蒸汽动力冲压机。

程风这是第一次看到那个方头方脑的原始版蒸汽机。小心的围着那蒸汽机看了一遍,大少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大号的风箱,只不过把风改成了水蒸气而已。

而且还是一个单臂的,难怪都用上了高压力的锅炉,依然做不出大功率来。

不过这东西虽然简单,但对于不需要连续动作的压力机来说确实很好用的,一个简单的蒸汽动力,赶得上五六头牛的力量了,

宋应星等程风里里外外的看了好几遍走了出来,这才笑问:“怎么样,公子可看得懂其中的门道。”

程风无语,看着宋应星说道:“就这么简单的东西还需要去研究吗?看一眼就知道咋回事了。

宋部长你确定这东西是早就有,真不是你发明的?那你可知道发明这个东西的人是谁?”

“我骗你干啥?又没什么好处。这东西真不是我发明的,我也是在江浙一带的纺织作坊游历时见到的,具体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没人知道。”

程风笑笑:“到底是谁发明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个现成的样板,这就足够了。

有了这个机器,那就是工业革命的基础,说明咱们不需要去做从0~1的突破,而是需要去做从一到无限的改良。

正好,我这里有现成的图纸,就是在你这个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良的过程和成果。

宋部长你好好研究研究,先把你这个蒸汽机算做是蒸汽机1.0版本,我这里还有比你的1.0版本稍微好一点的改良2.0版,还有在2.0版的基础上改进的3.0版,然后就是在3.0版的基础上进行再优化的4.0版本。

你可以根据我提供的图纸,从2.0版开始做,一步步的了解蒸汽机的动力是如何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增强起来的。

等你把2.0版,3.0版都做一遍后,就可以做4.0版本的实用型蒸汽机,只要你能做出4.0版本的蒸汽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蒸汽机为动力,制造出新的交通工具<蒸汽机车>。

有了蒸汽机车,我们的整个世界格局都会为之改变,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神奇的发现,咱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变短了。

另外,除了这种活塞式蒸汽机外,还有一种工作效率更好的蒸汽机,叫蒸汽轮机。

汽轮机比这活塞式的工作效率更好,你也可以看一看,照着图纸,缩小比例先做个模型出来看一看效果,如果能把这蒸汽轮机也搞出来,那咱们的船就真的可以横行四海了。

除了蒸汽机外,那锅炉的研究也不能停,现在的锅炉压力才达到十五斤,压力还是太小,如果能让现在的锅炉压力翻一倍,达到三十斤的压力,应该才算勉强达标。

这蒸汽机的最核心技术说来说去还是锅炉,没有一座能提供超高压的锅炉做动力支撑,这蒸汽机技术再好都没用。

不管今后的技术如何发展,哪怕蒸汽机最终会被淘汰,但锅炉也不会。”

宋应星接过程风手里的图纸,在桌面上铺开,一份一份仔细的查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三份图纸的设计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上面增加了好多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

从这三份图纸的难易程度来看,那就是一个蒸汽机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又拿起另外一份汽轮机的图纸查看,这蒸汽轮机与那活塞式蒸汽机,完全就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可思议的宋应星,抬头看看这个半大小男孩,觉得他就不是个凡人,他应该就是神话中的人物,要不是自己肉眼凡胎,估计能看到他的脑袋上闪耀的神光。

宋应星哪里知道,他眼睛里如神话人物般的人家,并不是个发明家,他只是一个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和践行者。

看过了图纸,里面有好多东西看不明白,被新知识雷得外焦里嫩的宋应星只能放

虽说他看不上这大白话写的说明书,一点文采都没有,但是他所不理解的东西,却很容易在这些大白话的说明条款中,读出其中的原理来。

他突然发现,这种技术类说明的文字介绍,好像大白话写出来是比文言文的好理解。

这样的大白话说明书,别说是读书人,就算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听别人读,也能理解到条款中的含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