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改造(1/2)
在几所大学的高速发展引领下,在印刷术的发展下,大秦社会迎来了一次信息爆炸。
油印机技术和纸张技术流传,让更多人更广泛传播自己的信息。无论是商业传单还是学术小册子,甚至是小黄文,都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印刷成本极低,传播效率和信息传播的稳定性却高得多。
是的,小黄文。
这是人类文学艺术最早、最主要的题材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民间风俗文化内容。
战争结束后大肆建设,建筑物上就有已经开始有各种画像砖。用锋利的刀子在石砖表面雕刻各种图案,成为普遍风尚,而包含露骨的人类繁衍题材的画面就是画像砖的重要题材,这些画像砖石用在陵墓、宫室、民居之上,展示在公众面前,而无人觉得这些题材有任何风化问题,哪怕凑到眼前去看也不会觉得羞涩。
这个时代的文化本来就是生机勃勃,百无禁忌。
扶苏对各种文化和言论的态度是宽松的。一方面是没啥经验,一方面也是试图对始皇帝时期对舆论的高度警惕进行一定的矫正。实际上始皇帝时期也谈不上对言论的如何钳制,一来是那个时代信息量本来就不高,二来李斯提出、始皇帝批准的,被称为是“焚书”的禁令,所禁止的主要还是方士之书和六国的史书。
眼下秦国官方修史已经全面展开,官方的印刷和传播能力空前强大,谁的发行量大,谁就拥有对历史的诠释权力,可以预期的是,从现在开始,任何与大秦官方史书相悖的说法,都注定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在国史馆工作的这些前朝余孽,就是这一系统工程上的小齿轮。
新秦中的战报内容相当详细。新秦中的位置、从长安到新秦中的道路、地图、新秦中小城的平面图、新秦中发展的情况、匈奴人侵略破城的记述、蒙恬军反攻夺城的作战详情、赵芃带领女兵营入城打扫战场的记述、军队作战的文件等等……
有好几箱子之多。
这些内容由国史馆档案人员管理,任由国史馆馆员查阅和进行标注,也接受国史馆馆员对这一战的情况进行二次加工记述。
二创、小作文。
前朝余孽当初都是地位崇高的人物,本不会随便给人写马屁文章。但是这些人也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对战争有着本能的敏感。如此丰富的军事文件,对城市的闲人来说,当然没有那些小黄文有趣,但是对这些从沙场上披肝沥血出来的猛人来说,世间再没有比这些东西更有趣了。
尤其是,能透过这些军事文件,看透蒙恬用兵的奥秘……
前南越王赵佗,此刻就坐在国史馆的资料室里,摊开此战战场平面布局图,看着蒙恬军阵布局,翻看那些热武器的参数,翻看赵芃女兵营清扫战场的记述。面色越来越难看。
知道如今的大秦强悍,但是有这么强悍吗?
五万秦军围城。不到一刻钟城墙破碎,一个上午的时间歼敌三万余,而秦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