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129章 赵佗:自信与自疑

第129章 赵佗:自信与自疑(1/2)

目录

逃亡的赵佗队伍在密林中行进速度挺快。

六头巨象,在原始森林中生生的踏出一条路来。开路巨象之后,才是赵佗座驾的巨象,巨象背上,是一座装饰奢华的象轿。贴金的轿子四面覆以纱帘,不仅能防止蚊虫,还能让轿中人有充分的隐私。在这样的象轿上,你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人看到。

事实上,赵佗的象轿里,几乎总有姬妾陪伴。所以密林旅行,在普通人是一种艰难的体验,对赵佗这个南越王来说,只不过是把宫廷生活搬到野外来罢了。

百越地区气候温暖、草木繁盛,野生的大象众多。百越人也早早就开始驯化大象。

自古,百越的贵人就有乘坐巨象的习惯。大象是一种很好的座驾,象背开阔平缓,大象步履矫健稳定,乘坐大象比骑马要轻松的多。贵人们乘坐大象的时候,还要使用象鞍或者象轿,就更加奢华舒适。

大象也是百越地区常见的一种畜力。大象体重大,载重能力同样强大。百越人在森林中伐木,巨木用大象拖曳才能搬出原始森林。无论是人还是牛马都做不到这一点。

能骑乘、能驮运,大象自然也可以用于军事。百越的王者和大部落有驯化和使用战象的传统。成群的战象威武强大,在战场上破坏力极强。

大象皮糙肉厚,寻常的弓弩和矛戈很难对大象造成实质伤害,对上秦军的步枪,大象其实是相当有优势的。

赵佗在番禺城墙上看到秦军的战斗方式和战力。以赵佗领兵半生的经验,一见之下也对秦军战斗能力有清楚的判断,赵佗当时就觉得,虽然秦军装备精良,但是在正面战场上,秦军方阵部队对战象也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蒙恬不讲武德,在大江中央开炮,这种远程攻击,再厚皮的大象也只是当靶子挨揍而已。更何况秦军的炮弹连岩石城墙都能轰塌,何况战象?

所以虽然象军对秦军有优势,但是在番禺城一来是象兵数量不够,二来对水上的跑船,象军也被克制,所以赵佗也没有搬出象军这样的大杀器,而是将王宫所拥有的乘象作为开路者,带着自己的财宝和女人们从原始森林穿行而过,前往骆越方向。

骆越林深路难,土人凶猛。更重要的是,在骆越,有一支庞大的象军。

赵佗在路上已经大体推演了使用象军和蒙恬正面作战的方略,在这个方略中,自己凭借骆越的地利优势和象军威猛,是可以克制蒙恬的。五万大军也罢、十万大军也罢,又怎么能在大象的冲锋下稳住阵型?

所以在路上赵佗也给自己找到了安慰——自己这不叫逃跑,这是战略转移。自己抛弃了在南海郡的五万部属不是败军,而是要快速机动去骆越,启用自己的战略部队,启动大杀器。

自己仍然是大秦南方百越之地最伟大的将领。

大象看上去笨重迟缓,实际上行军速度并不慢。大象漫步速度差不多是步兵行进速度的两倍,在丛林之中,秦军步兵是肯定追不上这支部队的。

所以中路军在林莽中吭哧吭哧开路的时候,赵佗已经走出了密林,来到苍梧城下。

苍梧城三江交汇,具有天然的战略价值。但是南越国人口少,国力有限,没有能力在这里建造起一座大城。只能派自己族弟在这里建立一个据点。

赵光在此建城,自称苍梧王。赵佗把这事儿当成是赵光的中二之气,并没有在意,此刻却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能挺过这一战,击溃蒙恬,索性就封赵光做了苍梧王,又能如何!

本以为自己率队“巡幸”苍梧,赵光会带着部属出城相迎,自己还可以再摆一次南国君王的谱,结果看到的是一座废墟。

苍梧城临江的一面城墙已经完全垮塌,城中宫室建筑全部垮塌。尸横遍地,惨不忍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