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 第133章 谨慎的城卫军

第133章 谨慎的城卫军(1/2)

目录

其实这倒也不能全然怪在薛仁贵的身上,只能说郑国君臣太不当人了,他们的确是有心招安薛仁贵所部匪军,但他们给出的条件可以说是一点诚意都没有。

招安圣旨上写得很清楚,薛仁贵被任命为牙将,所部兵马择其精锐整编为一部(5000人),其余头目被任命为校尉。

这也就罢了,圣旨上还说,接到圣旨之后,薛仁贵所部需要立刻西进,加入到前线战斗之中,接受前线卫军将领指挥,一应粮草、兵器全部自筹。

负责招安的礼部官员说得很清楚,因为薛仁贵先后攻破了10多座县城,获得了大量粮草、辎重,根本就不缺这些东西,而郑国为了支撑前线大战,国库空虚,一时半会地也拿不出太多的东西,让薛仁贵先用自己的家底支撑着,等到郑国物资充裕之后,再给补充上。

这样的条件,薛仁贵如何能够接受,先不说只给了5000人的名额,连他本身率领的多精锐士卒都无法完全安置,更何况招揽俘虏还有其他山贼、土匪,麾下兵马已经超过了3万之数,区区5000人根本就无法容纳。

接受卫军将领指挥,薛仁贵更是不愿意,他千里迢迢来到郑国,改名换姓成为山贼,可不是真的为了招安,是为了帮助郑国抵御蜀军进攻的。

郑国那帮将领是什么样的水平,他还能不知道嘛,如果真的能力强大的话,也不会被蜀国按着脑袋暴打,答应了这样的条件,他的行为可就没有了意义。

最关键的是,郑国君臣竟然一毛不拔,薛仁贵手里握着大批的粮草、辎重,的确是不缺,可这不是郑国吝啬的理由啊,什么都不给,就想要人给你卖命,哪有这样的好事。

还有,前来招安的竟然是礼部官员,这不是扯淡嘛,怎么着也应该是吏部或者兵部来人吧,来个礼部官员算是怎么回事,只能说郑国君臣依旧看不上土匪出身的薛仁贵,没有给他足够的忠实。

没有任何的犹豫,薛仁贵当场就拒绝了这次毫无诚意的招安,连圣旨都被撕了个粉碎,脾气本就不好的董平,或许是想起了前世的经历,带着亲卫将郑国一行人给狠狠地揍了一顿,若不然徐宁拦着,差点当场砍了他们。

堂堂朝廷官员,带着圣旨前来招安,结果却被人揍了一顿,圣旨也被撕碎了,这可是公然打脸的行为,郑国君臣都无法接受,自然而然地就有了第三次剿匪。

2万精锐的城卫军加上1万府军,总共3万兵马,集结的速度倒是极快,不过三日就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地南下。

这一次,城卫军的将领们吸取了前两次进剿失败的教训,没有再度分兵,而是只安排了一路,更是出动了大量的斥候在前方探查,以防被薛仁贵埋伏偷袭。

每当走到一处适合设伏的地方,大军就会立刻停止前进,大批的士卒将周边侦察个清清楚楚,确认没有埋伏之后,才会继续行军。

这样的行军方式,固然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行军速度也提不起来,但胜在安全,真要是薛仁贵在这些地方设下埋伏的话,肯定会被蜀军的斥候发现,让计划落空。

然而让城卫军将领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路走来,都没有发现匪军的埋伏,就好像他们压根就没有准备伏击一般。

这样的结果,非但没有让城卫军将领们安心,反倒是让他们心中有些忐忑起来,变得有些疑神疑鬼的,害怕薛仁贵有什么阴谋诡计,准备玩一把大的。

受到这等心思的影响,部队行军速度更加缓慢了,大批的斥候在前方仔细搜索,没有百分百确认安全,主力大军根本就不会继续前进,宁愿在后面等着。

越来越慢的行军速度,让一直等待捷报的郑国君臣坐不住,急不可耐地连连下达命令,甚至郑国皇帝都亲自下达了圣旨,催促城卫军加快行军速度,尽快消灭薛仁贵这支匪军部队。

被连番催促之下,城卫军将领们也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加快了行军速度,但对于前方的侦察却并没有削弱,依旧保持着高强度地全面侦察,确保不出问题。

就这样,3万郑国大军总算是抵达了薛仁贵的山寨之下,可也用不着他们进攻了,只因为薛仁贵带着扩充后的3万兵马已经等候多时。

看到匪军那整齐的队列、严整的军容,还有高昂的军心、士气,身上不逊色于府军的装备,一群城卫军士卒也感觉到有些肃然,都以为面对的并不是缺乏操练的山贼、土匪,而是正规军部队了。

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只是看布阵情况还有军容军纪,就能够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有一个大致的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