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道法自然(2/2)
可随着李玄都心神愈发专注,道韵渐渐变得浓郁起来,如同轻纱般萦绕在他周身,形成一道半透明的光罩。
这些道韵并非杂乱无章地飘散,而是循着某种玄妙的轨迹运转
时而凝聚成太极的形状,黑白两色在其中流转;
时而化作流水的纹路,顺着青石台缓缓蔓延;
甚至在他头顶上方三尺处,形成了一片小小的云气,云气中隐约有雷光闪烁,蓝色的电弧如同细小的游蛇,在云气中穿梭,却又在触及道韵的瞬间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在青石台的边缘,李长生正静静地站立着。
他依旧是那身粗布灰袍,腰间别着那把不起眼的铁剑,剑鞘上甚至还沾着些许泥土,看起来就像一位常年在山林中奔波的粗野剑客。
只是往日里略显随意的神色,此刻却变得异常凝重
他双手抱在胸前,目光紧紧落在李玄都身上,眼神中既有欣慰,又有几分难以置信的惊叹
三年来,李长生看着李玄都一步步成长
从只能被动引动道韵,到能将道韵融入剑术;
从对修行一知半解,到能领悟《道德经》中的深层道理。
他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李玄都的成长速度,可此刻,李玄都周身凝聚的道韵,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道韵中不仅蕴含着《道德经》的“无为”之理——不刻意强求,不强行掌控,如同天地自然般运转;
还融入了天地间的“自然”之道——顺应四季变化,贴合山川走势,与周围的云雾、灵气、甚至青石台都形成了共鸣;
“这小子……竟能将道韵领悟到如此境界?”李长生低声自语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李玄都周身的道韵正在不断蜕变
到后来的“主动运用”,能将道韵融入剑术斩杀妖兽;
再到如今的“与道合一”,道韵与自身、与天地、与混沌陨铁剑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甚至开始影响周围的天地规则。
青石台上的云雾随着道韵的运转缓缓旋转,形成一道小小的漩涡;
台边的石块表面,竟浮现出一层淡淡的莹光,仿佛被道韵滋养着,原本粗糙的石面变得光滑起来;
甚至连空气中的灵气,都朝着李玄都汇聚而来,形成一道无形的灵气长河,顺着他的头顶缓缓注入体内。
李玄都的道韵不似他那般追求“凌厉”与“掌控”,反而是“顺势而为”
如同水流般适应着天地规则,在顺应中融入规则,又在融入中改变规则。
比如那道雷光,本是天地间的狂暴力量,却在触及道韵时被悄然化解;
比如那股灵气,本是分散在天地间的游离能量,却在道韵的引导下形成有序的长河。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比他的“强行掌控”,更接近“道”的本质。
就在这时,李玄都周身的道韵骤然暴涨,淡白色的光芒瞬间将他整个人笼罩其中,如同一个巨大的蚕茧。
他头顶上方的云气愈发浓郁,从最初的三尺范围扩大到一丈,云气中隐约有龙凤虚影在浮现
金龙鳞片分明,龙爪锋利,在云气中盘旋;
彩凤羽翼斑斓,尾羽修长,在云气中起舞,两者发出无声的咆哮与鸣叫,仿佛在庆贺某种蜕变。
就在这时,李玄都周身的道韵骤然暴涨,淡白色的光芒将他整个人笼罩其中,头顶上方的云气愈发浓郁,隐约有龙凤虚影在云气中浮现,发出无声的咆哮。
周围的天地灵气如同潮水般朝着他汇聚而来,顺着他周身的穴位涌入体内,他的气息也随之节节攀升,从金丹境后期朝着元婴境的门槛不断逼近。
李长生瞳孔微微一缩,连忙后退两步,在周身布下一道灵气屏障,防止被这股狂暴的灵气波及。
他能看到,李玄都的眉心处渐渐浮现出一道淡淡的金色印记。
可就在李玄都的气息即将突破的瞬间,他周身的道韵与灵气却骤然收敛。
那股暴涨的气息如同潮水般退去,淡白色的光芒渐渐消散,头顶的云气与龙凤虚影也随之消失不见。青石台上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那股惊人的异象从未出现过。
紧接着,李玄都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如同蕴含着整片星空,眼底深处还残留着一丝道韵的流光
可周身的气息却变得异常平和,甚至比寻常的金丹境修士还要内敛,若不仔细探查,根本无法察觉他的修为深浅。
他缓缓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腕,感受着体内流转的灵气与道韵,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方才在诵经时,他忽然领悟到“道在自然”的真谛
不必刻意追求境界的突破,只需顺应本心,与道同行,修为的提升便会水到渠成。
那股即将突破元婴境的气息,便是道韵与灵气交融到极致的自然反应,而他主动收敛气息,并非放弃突破,而是选择让道韵与自身彻底融合,为日后的突破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师父。”李玄都转过身,朝着李长生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平和与恭敬。
李长生走上前,目光落在他眉心处的金色印记上,又看了看他手中的混沌陨铁剑,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叹:“你方才的道韵,连我都觉得玄妙。你刚才差点就了?”
李玄都轻轻点头:“弟子知晓。只是弟子觉得,此刻突破并非最佳时机。道韵尚未与自身完全融合,强行突破,反而会留下隐患。”
“好”
李长生拍了拍李玄都的肩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玄都谦逊地低下头:“弟子能有今日,全靠师父的教导。若不是师父一次次让弟子独自面对危机,弟子也无法领悟到道韵的真谛。”
李长生笑着摇头:“修行之路终究要靠自己走,我只是引你入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