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2/2)
离开归心堂时,阿澈回头望了一眼,“记忆花”的新花苞正在阳光下轻轻颤动,外层的花瓣上,百年的故事依旧在缓缓流淌,而新的花苞里,未来的影子越来越清晰。他忽然想起巫医爷爷的话:“最好的续写,是让故事忘了自己是故事,只记得要一直开下去。”
马车驶过山道,路边的望归草叶片同时朝着三个方向,像在为他们送行,又像在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故事。阿澈知道,这故事还会继续下去——“无尽春”会在明年发芽,小望舒会长大,新的使者会带着花籽往来三地,“续春园”会蔓延到青石镇外,而那株“记忆花”,会年复一年地绽放,把过去、现在、未来都装在花瓣里,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明白:
所谓永恒,不过是一朵花接着一朵花地开,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地爱,把百年的牵挂,续成没有尽头的春天。
就像此刻,风穿过“续春园”,“记忆花”的花瓣轻轻作响,像在哼唱一首古老的歌谣,而歌谣的最后一句,永远是未完待续的温柔:“我们在花里等你,带着新的种子来。”
小望舒长成少女时,归心堂的“无尽春”已蔓延至青石镇的每个角落。
这种融合了三地记忆的花,花瓣会随晨昏变幻颜色:清晨是极北雪绒花的白,正午是归心堂凝魂花的紫,黄昏则染上普惠堂望归草的绿,边缘的金边却始终明亮,像条贯穿时光的金线。小望舒的衣襟上总别着片“记忆花”的干瓣,那是她十岁那年,在花下捡到的,瓣上印着个模糊的身影,正蹲在药圃里种凝魂花,后来砚遥爷爷告诉她,那是望舒太奶奶。
“望舒姐,极北的阿澈爷爷带着新花籽来了!”药童举着个冰纹木盒跑过石板路,木盒上的狼图腾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与路边“无尽春”的暖色相映成趣。
小望舒正在“续春园”的中心打理那株百年“记忆花”。如今它已长得比屋檐还高,主干上布满了岁月的纹路,却依旧每年绽放,花瓣上的场景越来越丰富:有赵砚舟爷爷用剑映照出的新画,有阿澈爷爷药箱里的草药标本,还有她自己小时候追着蒲公英跑的样子。“知道了,”她回头时,发间的三色玉簪轻轻晃动——那是用“此花无界”的花茎化石重雕的,紫绿白三色间,蒲公英的纹路愈发清晰,“让阿澈爷爷先去堂里歇着,我把这株的种子收完就来。”
阿澈爷爷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却依旧习惯穿着白鹿皮袄,只是袖口的望归草绣纹已磨得只剩淡影。见到小望舒,他颤巍巍地打开冰纹木盒,里面是些泛着蓝光的种子,像被封灵玉的光浸过。“这是……‘回春种’。”老人的声音带着冰原的清冽,“巫医说,它能让枯萎的草木重新发芽,也能让……快被遗忘的记忆变清晰。”
小望舒的指尖触到种子的蓝光,忽然想起“记忆花”瓣上的一个场景:很多年前,有个冰族少年捧着类似的种子,站在封灵玉湖畔,旁边的“连心草”正开出第一朵花。“是为了……让‘记忆花’记得更多事吗?”
“不只是记得。”阿澈爷爷从怀里掏出块旧帕子,里面包着片极北的望归草叶,叶片早已干枯,却依旧朝着南方,“是为了让新的记忆,能接上旧的根。”
这时,普惠堂的使者也到了。来的是赵砚舟爷爷的孙子赵望,小伙子背着柄轻便的剑,剑鞘上没有宝石,却用银线绣满了“无尽春”的花影,剑穗上的三色草叶编得更细密了。“太爷爷说,这次要在‘续春园’的石板路上刻新字。”他蹲下身,用剑鞘指着地面的环形纹路,“之前刻的‘此花无界’‘薪火相传’都围着花,这次要刻‘花路无尽’,让路也跟着故事一起长。”
小望舒望着蔓延出园的“无尽春”,忽然觉得它们像无数只手,正把青石镇、星辰剑宗、极北冰原拉得越来越近。“好啊,”她把“回春种”小心地收进锦囊,“等刻完字,我们就把新种子撒在路边,让花路真的没有尽头。”
刻字那天,三地的老人们都来了。阿澈爷爷用冰锥在石板上勾勒轮廓,赵望哥哥用剑穗蘸着朱砂填色,小望舒则负责把“无尽春”的花瓣撒在刻好的字上,让金色的粉瓣落在“花路无尽”四个字的笔画里,像给时光的路铺上花毯。刻到最后一笔时,阿澈爷爷忽然停住,冰锥悬在“尽”字的最后一点上:“还是……留个缺口吧。”
“为什么?”赵望哥哥不解。
“留着让后来人填。”老人望着远方的山峦,眼神忽然亮起来,“就像故事,总得给新的人留个位置。”
小望舒忽然想起“记忆花”最顶端的花瓣,那里总有块空白,无论过多少年都不印任何场景,砚遥爷爷说,那是留给未来的。她伸手接过冰锥,轻轻在缺口处点了个浅痕:“这样就好,像颗等着发芽的种子。”
“回春种”撒下后,“续春园”的变化比想象中更快。枯萎的“记忆花”老枝上冒出了新绿,石板路边的“无尽春”开得更盛,连百年前望舒太奶奶种第一株凝魂花的地方,都长出了丛小小的望归草,叶片朝着普惠堂的方向。更奇妙的是,“记忆花”的空白花瓣上,开始浮现出模糊的新影:有个穿着归心堂布裙的姑娘,正在极北的雪地里种“无尽春”;有个背着剑的少年,在普惠堂的剑冢旁,给孩子们讲“连心草”的故事;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片望归草叶,站在三地交界的山坳里,叶片的脉络同时指向三个方向。
“是……未来的事吗?”小望舒望着那些新影,忽然觉得心跳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