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 第1092章 更加危险

第1092章 更加危险(2/2)

目录

就在这时,书房外突然传来了紧急的步伐声,一名亲卫急匆匆地进入,“太子,前方传来急报,朱棣暗中联合朝中几位大臣,已经开始暗中集结军队,准备对太子府发起突袭。”

“该死!”朱标猛地站起,眼中燃烧着怒火,“我早该料到,朱棣绝不会轻易放弃。”

朱瀚看着急切的太子,深知眼下正是决定一切的关键时刻,“标儿,朱棣虽然派遣了军队,但他错估了太子军的战力。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假情报让他过度反应,导致他集中过多兵力,我们就能趁机发动反击,扭转局势。”

朱标看向朱瀚,目光坚定,“我知道,皇叔。我们必须趁这次机会,一举击溃朱棣的计划。”

几天后,太子府的军队集结完毕,朱标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准备出征。

“敌军已经出现集结迹象,我们准备好迎战。”

陆大威将军走到朱标面前,语气低沉,“但朱棣的反击恐怕不会那么简单,他不仅仅是军队上的对手,还在背后掌控了朝中的不少关键人物。”

朱标深吸一口气,“我们今天必须终结这场权力的博弈,不能再让朱棣继续玩弄朝堂。”

深夜的太子府,灯火昏黄,静谧的氛围中,朱瀚端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太子,若再不有所行动,局势必会迅速变得更加复杂。”

萧惊鸿站在朱瀚身旁,低声说道,“朱棣虽暂时失去主力,但他绝不会就此罢休。朝中的支持者,仍有很大一部分未被打破。”

朱瀚点了点头,面色冷静,“朱棣背后的人脉庞大,若我们不能在这场棋局中主动出击,他便会以极快的速度在朝堂上展开反扑。现在不仅是与朱棣的较量,更是与所有未站稳太子一边的大臣们的较量。”

“皇叔,您打算如何改变目前的局势?”顾清萍轻声问道,走进书房,她的眼神充满了担忧。

“若太子继续处于这种摇摆不定的局面,陛下或许会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陛下的心思难以捉摸,但太子若不能稳住朝堂,最终仍会落入朱棣的陷阱。”

朱瀚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昏暗的夜空,似乎在思考着更远的未来,“但现在我们有两个优势,第一是现代兵器和战术资源,第二是局势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他转过身,看向顾清萍,“我们要利用这些不确定性,通过假情报制造混乱,使朱棣对自己的支持者产生疑虑,继而让他们动摇。”

“您是说,我们可以利用虚假的情报,引导朱棣开始怀疑自己的队伍,从而削弱他内部的信任?”顾清萍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朱瀚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朱棣的反应迅速且机警,但他也是一个极其自信的人,若能让他在信任的问题上产生裂痕,他的后援就会开始崩溃。”

萧惊鸿也道:“若这一策略奏效,朱棣的反扑便会失去后盾,最终便成空中楼阁,易于攻破。”

朱瀚目光一凝,“这不仅仅是用假情报,我们还需通过控制局势的节奏,让朱棣越来越不安,逐步引导他做出错误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把他从权力的巅峰拉下。”

几天后,太子府内悄然展开了第一次反间计。

朱标亲信中的一些将领被安排秘密接触朝中某些心怀不满的大臣,而这些大臣其实早已被朱瀚通过巧妙手段拉拢,并且给予了足够的承诺和利益。

与此同时,朱瀚指派了几名亲信,在朝中散播虚假的情报,特别是关于太子与陛下之间关系紧张的消息,以此来打击朱棣对朝堂的控制。

在太子府的一次宴席上,几位关键大臣已开始悄然表现出动摇的迹象,他们开始私下议论太子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并且暗示自己正在寻求更可靠的支持。

朱标在宴席上察觉到这一切,却没有立即表露出来,而是悄然向朱瀚示意。

“皇叔,您说得对。朝中的一些大臣,确实有些动摇。”

朱标低声道,眼中闪烁着一丝复杂的情感,“他们的态度,似乎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坚定。”

朱瀚微微点头,语气依旧冷静,“这些大臣表面支持你,但背后心思复杂。我们要在他们心中植入一个念头——你与陛下的关系即将发生变化,太你无法完全得到父皇的信任,这样他们才会开始寻找新的选择。”

“这是真的吗?”朱标问道,声音中带着几分不确定,“父皇从未公开表示过对我不满,甚至最近也多次暗示我有能力继承大明江山。”

朱瀚的目光微微闪烁,“陛下的态度不可能明言,但他对你的一些疑虑却始终未曾消散。我们需要制造一种错觉,让那些心存疑虑的大臣认为太子无法完全稳固。”

“然后呢?”朱标深深看着朱瀚。

“然后,正是我们反击的时机。”朱瀚轻声道,“一旦朱棣的支持者开始动摇,他们将陷入两难,甚至可能自我瓦解。”

第二天,太子府的气氛更加紧张。一些朝中的大臣开始收到朱瀚亲自传递的虚假消息,内容关于朱标与父皇的微妙关系,以及父皇可能选择更为“可靠”的继承人。

这些消息迅速在大臣间传播开来,甚至引发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讨论和猜测。

在一次秘密集会上,几位大臣已开始谈论未来的局势,其中一位名叫李政的老臣,终于打破了沉默。

“太子虽然才智过人,但他与陛下的关系究竟如何,恐怕并非我们所知。我们是否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另一位大臣姜承皱眉,沉默片刻后回应道:“陛下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我们真的敢冒这个险吗?若父皇最终选择了朱棣,显然我们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李政的声音更加低沉,“朱标固然有能力,但陛下一直没有完全支持他。这一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我们是否该在此时与朱棣保持联系,提前为自己铺路?”

消息很快传到朱瀚耳中,他听到后,心中暗自窃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