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报表做得十分规范(1/2)
李经理赶紧跑过来:“大概有半个月了,本来以为很快就能补上货,没想到供应商那边一直拖,导致这些水泥都受潮了,现在也不能用了。”
赵承平没有接话,只是拿出手机,对着材料堆放区拍了照片,从不同角度拍了十几张,确保能清晰地看到材料的数量和状态。
接着他又去了县城的住建局,他走进工程管理科办公室,说明来意后,科长王磊热情地接待了他。“赵工,您辛苦了,这么远跑过来监督项目。”王磊一边给赵承平倒茶,一边从档案柜里翻找资料,“北山县安置房项目的进度报表我们都有存档,每月都会更新,我这就给您调出来。”
赵承平接过茶杯,没有喝,只是放在桌上,目光紧紧盯着王磊翻找档案的动作。他心里有些急切,想尽快看到报表上的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测。很快,王磊拿出一沓厚厚的报表,递了过来:“赵工,这是从项目开工到现在的所有进度报表,您慢慢看,有什么需要我解释的随时说。”
赵承平接过报表,坐在办公桌前,逐页仔细翻阅。报表做得十分规范,用Excel表格详细记录了每个月的施工进度:一月份完成基础开挖,二月份完成地下室浇筑,三月份完成主体结构一层……最新的九月份报表显示,项目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六层,进度达到了总工程量的60%。
可赵承平回忆起上午在工地看到的景象:正在施工的楼栋只建到四层,而且还只是框架结构,墙体只砌了一部分;其他楼栋更是连主体结构都没完成,有的还停留在地下室阶段。这与报表上的“完成六层主体结构,进度60%”相差甚远,至少滞后了两个月的工程量。
“王科长,这份九月份的报表数据准确吗?”赵承平指着报表上的进度数据,语气严肃地问道。
王磊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赵承平会提出质疑:“应该准确吧,这是项目方每月上报的,我们也进行了抽查核实。”
“抽查核实?”赵承平放下报表,“王科长,我今天上午刚去了工地,现场情况和报表上的数据严重不符。报表显示完成六层主体结构,可实际只建到四层,而且墙体砌筑还未完成;报表显示进度60%,但按现场情况来看,最多只有40%。”他拿出手机,把在工地拍的照片递给王磊看,“您看,这是我在工地拍的照片,这是正在施工的楼栋,这是材料堆放区,这是施工人员的情况,根本达不到报表上的进度。”
王磊看着照片,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他沉默了片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赵工,可能是我们抽查的时候不够仔细,只看了部分楼栋,没发现整体进度滞后这么多。而且项目方上报报表时,可能有些夸大了进度,想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赵承平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项目方为什么要夸大进度?仅仅是为了争取资金支持,还是有其他原因?结合上午李经理所说的“材料供应不上”,他觉得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或许项目方是故意夸大进度,套取政府资金,而实际却因为资金挪用导致材料供应不足,进而影响施工进度。
他没有当场说出自己的猜测,只是拿出笔记本,把报表数据和现场实际情况的差异一条条记下来:“九月份报表显示进度60%,完成六层主体结构;现场实际进度40%,仅完成四层主体结构,墙体砌筑未完成,差异约20%。”他还在旁边画了个问号,标注“需核实项目方资金使用情况及进度上报真实性”。
“王科长,麻烦你把项目方上报的资金使用报表也给我看一下。”赵承平说道。
王磊虽然有些为难,但还是把资金使用报表找了出来。赵承平仔细核对,发现政府拨付的工程款已经按进度支付了60%,但项目的实际进度却只有40%,这意味着有20%的资金可能没有用于项目建设。他把这一情况也记录下来,心里暗暗决定:回去后一定要向组长汇报,申请对项目方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核查。
离开住建局时,已经是下午四点。赵承平坐进旧桑塔纳,发动汽车。车子行驶在县城的街道上,他看着窗外的景象,心里五味杂陈。安置房项目是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项目方却可能存在夸大进度、挪用资金的问题,这让他十分气愤。他握紧方向盘,眼神坚定:一定要查明真相,督促项目方整改,让安置房项目早日完工,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第二天一早,赵承平驱车前往南湖区,检查那里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相比于北山县的安置房项目,这个项目的进度要快得多,按照计划,下个月就能进行试运行。
车子驶进污水处理厂工地,眼前的景象与北山县的安置房工地截然不同: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几十名工人各司其职,有的在安装设备,有的在铺设管道,有的在进行绿化施工;各种施工机械轰鸣作响,起重机正在吊装大型污水处理设备;材料堆放区整齐有序,水泥、钢筋、管道等材料分类堆放,上面盖着防雨布,没有出现受潮、锈蚀的情况。
“赵工,您来了!”项目负责人张经理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笑容,“我们这项目进展很顺利,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现在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附属工程施工,预计下个月就能按时试运行。”
赵承平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拿出帆布包,从里面拿出安全帽戴上,走进工地。他知道,越是进度快,越不能忽视施工质量,尤其是污水处理厂这样的环保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他首先绕着污水处理池走了一圈。污水处理池是项目的核心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壁厚实,表面平整光滑。他用手摸了摸池壁,没有发现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但他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拿出水平仪,随机选取了几个点进行检测,确认池壁垂直度和平整度都符合设计要求。
接着,他爬上污水处理池的顶部,检查池顶的盖板和栏杆。盖板安装牢固,没有松动的情况;栏杆也已经安装完毕,高度符合安全标准。但他还是发现了问题:栏杆的焊接处不够平整,有的地方有焊渣残留,有的地方焊缝不饱满。他用手摸了摸焊接处,感觉有些粗糙,甚至有些尖锐的焊渣可能会划伤人员。“张经理,你来看一下栏杆的焊接情况。”赵承平喊道。
张经理赶紧爬上来,看到栏杆焊接处的问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赵工,这是工人焊接时没注意,后续我们会安排人进行打磨,清理焊渣,补焊不饱满的焊缝。”
赵承平点了点头:“一定要尽快整改。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后,会有很多工作人员在池顶作业,栏杆焊接不平整,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划伤工作人员。”他拿出手机,对着栏杆焊接处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来。
从池顶下来,赵承平又去检查设备安装情况。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基本安装到位,巨大的罐体矗立在工地中央,管道纵横交错。他走到一台鼓风机旁,仔细查看设备的安装固定情况,发现设备底座的螺栓拧紧了,但垫片的数量不够,可能会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导致运行时产生振动和噪音。“设备底座的垫片数量不够,按照规范,每个螺栓应该配备两个垫片,现在只装了一个,必须补上。”赵承平对负责设备安装的工程师说道。
工程师赶紧拿出图纸核对,发现确实是工人安装时疏忽了,少装了垫片。“赵工,您真是太细心了,我们马上安排人补上。”工程师说道。
赵承平继续检查,在管道铺设区域,他发现部分管道支架安装不够牢固,用手轻轻一推就会晃动。“这些管道支架必须加固。”
他严肃地说,“污水处理厂的管道里会输送污水和药剂,重量很大,如果支架安装不牢固,长期运行后可能会导致管道脱落、泄漏,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赵承平继续检查,在管道铺设区域,他发现部分管道支架安装不够牢固,用手轻轻一推就会晃动。“这些管道支架必须加固。”他严肃地说,“污水处理厂的管道里会输送污水和药剂,重量很大,如果支架安装不牢固,长期运行后可能会导致管道脱落、泄漏,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张经理在一旁连连点头:“赵工,您放心,我们今天就组织工人进行整改,对所有管道支架进行加固,对栏杆焊接处进行打磨补焊,对设备底座的垫片进行补充安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