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人性本恶(1/2)
前文我们提到过,国子监实际上包含了国子学和太学这两个部分,而国子学只有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进入,所以王应麟见到赵旋,才会问他是不是想要进国子学来进行调侃。
赵旋闻言连忙摆手道:““王司业,我看此事还是暂且缓一缓吧。小子我过些日子就要娶妻成家了,这次前来,就是来给您送喜帖的。”
说罢,赵旋从怀中掏出一张红色的喜帖,恭恭敬敬地递到了王应麟面前。王应麟微笑着接过喜帖,仔细的端详了片刻,笑道:“赵龙图大喜的日子,老夫一定会去亲自道贺的。”
两人又寒暄了一会儿,赵旋这才了解,原来王应麟已经有几日没有来国子监了,作为国子监的二把手,公事自然堆积了不少,不仅如此,太学和国子学的学生们也常常会来找他,向他请教各种问题。
赵旋意识到自己不便再过多打扰了,于是站起身来,向王应麟拱手告辞。王应麟也没有过多挽留,而是亲自将赵旋送到门口,并喊过黎立武和陈子龙二人,让他们代替自己送赵旋一程。
两人把赵旋送出庭院之后,黎立武就借故离开了。赵旋知道他依然在记恨自己,笑了笑也没说什么。但是陈子龙却是执意要把赵旋送出太学院。
见黎立武走远了,陈子龙终于忍不住问道:“赵龙图,我想请教一下,那个‘心即理’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性既理’又有何不同呢?”
赵旋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隐晦的说道:“陈生,先秦之后的诸多儒学流派,严格的说都掺杂了太多的私货,使得纯粹的儒学变得复杂了。我建议你还是先不要考虑这么多了,就按照朝廷认定的‘性既理’去理解和学习吧。”
陈子龙沉默了片刻,又问道:“赵龙图,那先秦时候的孟子的‘人性本善’和荀子的‘人性本恶’,这个总可以跟我谈谈您的看法了吧?”
赵旋想了一下,点了点头,严肃的说道:“陈生,孟子的原话是‘人性向善’,只不过是被后世之人误解为了‘人性本善’。我个人认为,孟子的观点和荀子的观点其实并不冲突。”
接着,赵旋解释道:“其实无论是谁,包括我在内,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也都渴望着能够不劳而获,又有谁愿意整日苦哈哈的劳作呢?所以荀子才认为‘人性本恶’;但是人不可能都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不然国家和社会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孟子提出了‘人性向善’,告诉我们要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懒惰等不良的本性,从而变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赵旋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正因人性本恶,所以我们才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善,而这也正是孔夫子横空出世的意义所在,他就是上天派来教化我们的圣人。”
陈子龙闻言陷入了思考,片刻之后他对赵旋恭敬的说道:“赵龙图,没想到您对儒学了解的如此之深,子龙受教了。”
赵旋却摇头道:“陈生客气了,这也不过是我的一家之言罢了。我确实对先秦时期的儒学颇为尊崇,但对于如今的儒学,我却是不懂的,也不想懂。”
说着说着,两人就走到了太学院的门口。赵旋停下脚步,诚恳的对陈子龙道:“陈生,学海无涯,我希望你能够明白,儒学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知识的全部。像农学、工学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样也能够为百姓带来福祉,所以不可轻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