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得力干将(1/2)
曹操抚着颌下短须,目光扫过帐壁上悬挂的荆襄水道图,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标记着水师屯驻之地,最显眼的便是蔡瑁嫡系驻守的汉江渡口。“文和有何妙计?”
“可仿蔡瑁笔迹,修书一封送与孙权,言明三日后三更,以襄阳城头红灯为号,里应外合夺取城池。”贾诩缓缓道,“同时密令徐庶率五千精兵,埋伏于汉江两岸,再令张辽扼守襄阳四门,只待蔡瑁动手,便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此计甚妙。”曹操颔首,忽然话锋一转,“但蔡瑁麾下有一得力干将张允,与他相交莫逆,若不除之,恐生变数。”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张允虽忠于蔡瑁,却极重声名。可令麾下谋士散布流言,称蔡瑁早已暗中投靠江东,事成之后便要将荆襄百姓献与孙权为质。张允素有仁名,听闻此言,必生疑虑。届时主公再召他入帐,晓以利害,许以高官厚禄,不愁他不反戈一击。”
曹操抚掌大笑:“文和真乃吾之张良也!此事便交与你全权处置,务必做到天衣无缝。”
夜色渐深,襄阳城内一片寂静,唯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蔡瑁府邸内,烛火通明,蔡瑁正焦躁地踱步,心腹将领李丰站在一旁,神色凝重。“将军,信使至今未归,莫非出了变故?”
蔡瑁停下脚步,眉头紧锁:“徐庶那厮近来在渡口盘查甚严,想必是被他拦下了。”他心中隐隐不安,却又不愿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无妨,孙权聪慧过人,即便没有密信,想必也能猜到我的心意。三日后三更,按原计划行事。”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管家匆匆而入:“将军,张允将军求见,神色颇为急切。”
蔡瑁心中一动,挥手道:“让他进来。”
张允身着铠甲,面色铁青,一进门便急声道:“德珪兄,你可知近日城内流言四起,说你要投靠江东,以荆襄百姓为质?”
蔡瑁心中一惊,强作镇定道:“此乃曹贼散布的谣言,意在离间你我兄弟,休要轻信。”
“可流言说得有板有眼,”张允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蔡瑁,“说你早已与孙权暗中勾结,约定三日后夺取襄阳。德珪兄,我等世代居住荆襄,岂能做此卖主求荣之事?”
蔡瑁见张允已有疑心,索性不再隐瞒,压低声音道:“子布,如今曹操势大,荆襄虽降,却未必能保长久。孙权据有江东,兵精粮足,若能与之联手,夺回荆襄,你我便可裂土封侯,世代富贵,这难道不是好事?”
张允脸色愈发难看:“将军此言差矣!曹操虽为奸雄,却善待降将,荆襄百姓也已安居乐业。若投靠江东,必然引发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我等岂不成了千古罪人?”说罢,他猛地跪倒在地,“还请将军三思,放弃此念,归顺曹公,我愿以性命担保将军平安。”
蔡瑁见状,心中大怒,厉声道:“张允,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背叛于我?”他拔出腰间佩剑,直指张允咽喉,“今日你若不答应与我同谋,便休怪我无情!”
张允闭上双眼,长叹一声:“将军执意如此,我也无话可说。但我绝不会助纣为虐,唯有以死明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李丰慌张闯入:“将军,不好了!张辽率军包围了府邸,说奉主公之命,捉拿通敌叛国之人!”
蔡瑁脸色骤变,手中的佩剑哐当落地。他深知大势已去,瘫坐在地,眼中充满了绝望。张允缓缓睁开双眼,站起身来,神色复杂地看着蔡瑁:“将军,事到如今,你还是束手就擒吧。”
蔡瑁苦笑一声:“我一生精明,到头来却栽在了曹孟德手中。子布,你我兄弟一场,可否为我求个情,留我全尸?”
张允摇了摇头:“主公宽宏大量,若将军真心悔改,或许还能从轻发落。”
话音未落,帐门被一脚踹开,张辽手持长枪,率领士兵涌入,大喝一声:“蔡瑁,你通敌叛国,证据确凿,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蔡瑁挣扎着站起身,目光扫过屋内众人,最终落在张允身上,缓缓道:“我认栽了。”说罢,他伸出双手,任由士兵上前捆绑。
与此同时,汉江两岸,徐庶率领的精兵早已埋伏就绪。三更时分,襄阳城头果然亮起了一盏红灯,蔡瑁的嫡系水军正准备乘船前往接应,却被徐庶率军团团围住。“蔡瑁已被擒获,尔等若敢反抗,格杀勿论!”徐庶高声喊道。
水军士兵们面面相觑,得知蔡瑁被擒,又听闻家眷皆被曹军保护,顿时失去了抵抗的意志,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次日清晨,曹操在襄阳府衙升帐,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蔡瑁被押解至堂下,五花大绑,狼狈不堪。曹操坐在主位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堂下众人:“蔡瑁,你本是荆襄重臣,我待你不薄,封你为水师都督,赐你良田美宅,你为何要勾结孙权,背叛于我?”
蔡瑁低垂着头,沉默不语。贾诩上前一步,朗声道:“主公,蔡瑁通敌叛国,罪大恶极,当斩立决,以儆效尤!”
百官见状,纷纷附和:“请主公诛杀蔡瑁,以正国法!”
曹操摆了摆手,目光转向张允:“张允,你深明大义,揭发蔡瑁阴谋,有功于社稷。朕封你为水师大都督,统领荆襄水师,你可愿意?”
张允跪倒在地,叩首道:“臣多谢主公恩典,必当尽心竭力,辅佐主公,保卫荆襄。”
曹操点了点头,又看向蔡瑁:“念在你曾为荆襄水师主将,朕赐你一杯毒酒,留你全尸。你的家眷,朕会好生安置,你不必牵挂。”
蔡瑁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又带着无尽的悔恨,接过侍卫递来的毒酒,一饮而尽。片刻之后,便七窍流血,倒在地上气绝身亡。
处置完蔡瑁,曹操站起身,目光扫过百官,沉声道:“荆襄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朕今日诛杀蔡瑁,并非有意苛待降将。但凡是真心归顺,为朕效力者,朕必当论功行赏,富贵加身;若有人胆敢背叛,蔡瑁便是下场!”
百官齐声应道:“臣等谨遵主公教诲,誓死效忠主公!”
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却明白,这只是荆襄平定的第一步。江东孙权虎视眈眈,刘备也在暗中积蓄力量,天下未定,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日后,柴桑城内,孙权收到了一封来自襄阳的密信,正是贾诩模仿蔡瑁笔迹所写。孙权看完信后,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周瑜抚着琴弦,沉吟道:“主公,蔡瑁此信,真伪难辨。曹操奸雄,诡计多端,恐是诱敌之计。”
鲁肃也附和道:“公瑾所言极是。荆襄新定,曹操必然防守严密,此时出兵,胜算不大。不如静观其变,待曹操内部生变,再行图谋。”
孙权皱了皱眉,心中有些不甘。他深知曹操势力强大,若不趁其立足未稳之时夺回荆襄,日后再想进取,便难如登天。但周瑜和鲁肃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主公,襄阳传来消息,蔡瑁通敌叛国之事败露,已被曹操诛杀,张允被封为水师大都督。”
孙权闻言,脸色骤变,猛地将案上的茶杯摔碎:“曹孟德,你竟敢戏耍于我!”
周瑜上前安慰道:“主公息怒,此乃曹操的缓兵之计。如今荆襄水师由张允统领,他虽忠于曹操,但水师将士多为蔡瑁旧部,人心未稳。我等可暗中联络蔡瑁余党,挑拨离间,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夺取荆襄。”
孙权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就依公瑾之计。传我命令,暗中联络蔡瑁余党,务必搅乱荆襄局势!”
襄阳城内,曹操得知孙权暗中联络蔡瑁余党的消息后,并不慌张。他召来贾诩、徐庶、张辽等人商议。
“主公,孙权贼心不死,暗中联络蔡瑁余党,意图谋反。”张辽沉声道,“不如我率军将蔡瑁余党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曹操摇了摇头:“不可。蔡瑁余党遍布荆襄水师,若贸然动手,恐引发哗变。”他看向贾诩,“文和,你有何良策?”
贾诩微微一笑:“主公,可将计就计。张允如今虽为水师大都督,但威望不足,难以服众。可令张允出面,召集蔡瑁余党,许以既往不咎,若能揭发同谋者,还可加官进爵。如此一来,蔡瑁余党必然互相猜忌,自相残杀,无需我等动手,便可将其瓦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