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楚兵 > 第1067章 百合花

第1067章 百合花(1/2)

目录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嘹亮的军歌,若隐若现,吵醒了沉睡中的周云。

感受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旋律,大赵皇帝缓缓睁开眼睛。

朝阳有气无力,洒在老树下,光影斑驳。

当视野中的画面,从磨砂变为高清时,周云面带疑惑的扶着老树,站了起来。

目之所及,茫茫大地,群山连绵。

那山光秃秃的,偶尔有些绿黄,但绝大部分都透着一股干旱。

这是明显的西北山地特征。

身后,杂乱的脚步声跟战士们练习刺刀的声音,吸引了周云。

黄土、石村、军号、老军人?!

这……这到底在哪?

周云看见前方,衣服打了补丁,但却神采奕奕的农妇们走过,

他鬼使神差,眼神木讷的跟了上去。

周云想找人问问这是哪?可叫了几声,别人似乎都听不见。

走在黄土路,从武器、衣着判断,这应该是建国前。

忽然,就在周云迷迷糊糊,还在判断这里是不是拍戏时,

他听见一股熟悉的响动,不禁双目圆瞪。

轰鸣。

发动机的轰鸣

山的那头,有现代机械车辆在跑动。

这……他回来了?

迫不及待,周云连滚带爬,翻上了山头。

远远望去,大山下是一辆缴获来的军用卡车。

卡车很老旧,且缺乏良好的维护,开起来尘土混着黑烟,声音跟打雷似的。

“女同志,俺只能送你到这了。”

卡车司机是个热心肠,笑呵呵的跟女同志说完后,

转眼看了看那个拘谨的新兵蛋子,鄙夷的提醒道,

“嗨,嗨!说你呢。文工团可都是咱们部队的宝贝,你得给保护好了。”

“哦……”新兵是个老实农家子,绑腿打的很高。

眼神里,既有农人的迷茫,也有中华农家的坚定。

卡车‘轰隆轰隆’的走了。

黄土大地,群山辽阔,只剩下了一男一女,拉开几十米交替前进。

为什么交替呢?

因为那个农家新兵,脚力好,一走就甩开了文工团的女同志。

可他后背就好像长了眼睛,只要后方女同志快要跟不上了,他就会准时停下。

但这是黄土地啊,望山跑死马!

农家兵脚力好,女同志哪里受得了这样赶路。

阳光正浓时,女同志感觉自己的脚像火烧一样疼,她实在撑不住了,就冲着前方喊话要休息。

山那头,本已经消失的农家兵,就像顺风耳一样,踏着别扭也有点生气的步伐,回到了女同志身边。

大山脚下,古老石堆。

女同志坐在一块石头上,他也坐在一块石头上。

只是两人隔了五米远,农家兵把枪横在腿部,背对着女孩,一个人打开饭团,自顾自的吃,就像女同志不存在一样。

看见这种行为,周云立刻意识到,农家兵要倒霉了。

大部分女孩子都是这样。

有吃的不叫她,路上还不理她,她必须要找点场子回来。

果然,下一刻女同志有些生气,带着一些趾高气昂,走到了农家兵身前。

团部的时候没仔细看,现在女同志注意到,

他个高高的,块头不大,但看着厚实,耕田应该是把好手。

“哎,哎。问你呢,老家哪的?”

农家兵有些羞涩,见女同志坐到旁边,立刻慌张起来,仿佛身边有一颗炸弹。

“冀……冀南一带的。”汉子有些憨厚。

“冀南一带你跑到这里来,你跑的够远的?”

“打……打仗,慢慢就打过来了。”

望着农家兵扭扭捏捏,将饭团收好也不知道礼貌的问一下,女同志没好气的道,

“说,多大了?”

“二十。”

“家里还有谁?”

“爹娘,弟弟、妹妹,还有一个祖父,逃难的时候死了。”

“为什么参加革命?”

“活……活不下去了。”

一通语气冷厉的审问下来。

饭团到手了!

农家兵是整袋给了女同志,其实女同志也不想要,等会要还给他。

但这会,望着那个走了几十里没流一滴汗。

说两句话,满头大汗,拘谨不安的农家兵,女同志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那……那饭团要贴身放好,别掉了。珍贵着呢。”

“行了,带路。天黑还要赶到支部呢。”

--------------

1943年,是中国抗战由相持阶段,转向反攻阶段的关键一年。

虽然日军仍占据优势,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国际形势的好转,以及敌后战场的发展,为后来的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不过,大国之间的形势,一时间并不能反映到民间、乡村。

农家兵与文工兵,走过几个山头,忽然听见了前面有炒豆子的枪声,

这个时候,先前还拘谨不安的敌后战士,立刻露出了他的本领。

从北平一带,一直逃难到太行山地。

那个乱世年代,大浪淘沙,能活下来的,都是有本事的。

“伪军!是伪军来了。你在这里躲起来,不管看见什么都不能出声。”

农家兵经验丰富,他一眼找到了一个草料堆,将女同志小心的盖在里面,随后将身上的水也给了她。

“你……你也进来啊。”女同志瓜子脸上,全是焦急。

“哎呀,都进来他们会仔细搜的。咱们肯定被人出卖了。我去引开他们。”

“你好好活着,你是文化人,还……长的好看,将来比我有用。”

在山河动乱,命如草芥的年代。

活下去,往往就是一种奢望。

战斗开始了。

这个时期的伪军,对游击散兵来说,比日本人更难对付。

因为他们大多是本地人,熟悉地形,知道哪里能藏人。

游击队的战士落单,几乎是死路一条。

‘啪-啪-啪-啪……’

农家兵的子弹很少,他一会在灶房后面,一会又窝在矮墙后面,

女同志看见他打死了两个伪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