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被不在了 > 第397章 罐底印记

第397章 罐底印记(1/2)

目录

李梅的指尖刚触到铁皮盒底的“梅”字,指腹下的刻痕还带着木头的温热——那是爷爷当年用刻刀一点点凿出来的,边角被岁月磨得圆润,却依旧能摸到笔画里藏着的认真。她忽然想起十岁那年,踩着小板凳扒着柜子最上层,偷偷翻出这个盒子时的样子:铁皮盒上的红漆还鲜亮,“安”字像朵正开着的花,里面的针线码得整整齐齐,剪刀柄上缠着蓝布条,是奶奶的手艺。当时她把盒子抱在怀里,躲在柴房草堆里,用爷爷的小刻刀在盒底划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此刻摸过去,那道浅痕竟还在,和爷爷后来补刻的“梅”字挨在一起,像两个悄悄说悄悄话的伙伴。

“姐姐,你在看什么呀?”小青的声音凑过来,辫子上的红头绳扫过李梅的手背,痒得她缩回手。小青探头看铁皮盒底,眼睛突然亮了,“这字刻得好好看!比我刻在树干上的小熊好看一百倍!”

李梅笑着把盒子合上,金属扣“咔嗒”一声扣上,像锁住了一盒子的时光。“是爷爷刻的,”她抬头时,看见陈医生正把姜茶倒进一个个粗瓷碗里,蒸汽裹着姜的辛辣和红糖的甜,在冷空气里凝成白蒙蒙的雾,“他说,等我能自己熬药了,就把盒子给我。”

“那你现在会熬药了吗?”小青捧着碗姜茶,小口小口地吹着,红糖粒在碗底慢慢化开,像块融化的夕阳。

李梅看向栏杆后的孩子们——那个举着画的小男孩正用没涂药膏的手,小心翼翼地摸慢慢的壳,另一只手紧紧攥着颗橘子糖,糖纸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穿红棉袄的小姑娘把紫苏籽串的手链解下来,绕在慢慢的壳上,像给它戴了串珍珠项链;最瘦的小女孩还在含着糖,嘴角沾着点糖渣,笑起来脸颊鼓鼓的,像塞了两颗小苹果。

“大概吧。”李梅轻声说。她忽然明白,爷爷说的“会熬药”,或许从来不是指把药材扔进锅里煮,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递颗糖,什么时候该说句软话,知道苦日子里要掺点甜,知道再难的时光里,也得留着点盼头——就像奶奶总在药罐里扔颗蜜枣,就像张大爷总在药膏里拌点蜂蜜,就像陈医生此刻把姜茶晾得温温的才递给孩子。

陈医生端着碗走过来,白大褂上的紫苏叶晃了晃,像在打招呼。“尝尝?”他把碗递过来,姜香混着红糖的甜漫过来,“张大爷说你小时候不爱喝姜茶,总把姜挑出来偷偷埋在桂花树下,结果第二年那树结的桂花都带着点辣。”

李梅接过碗,指尖触到碗沿的温热,突然笑了。是啊,她怎么忘了?那年秋天,桂花落了一地,她和爷爷蹲在树下捡桂花,爷爷说“这桂花辣丝丝的,正好泡姜茶”,她还噘着嘴说“才不要”,结果爷爷真的用那桂花泡了姜茶,加了双倍的红糖,甜得盖住了辣,她一口气喝了两碗。

“慢慢好像喜欢陈医生!”小青突然指着陈医生的肩膀喊。慢慢果然正趴在他肩头,触角碰着他白大褂的纽扣,壳上的绿色药膏蹭了点在纽扣上,像给纽扣戴了顶小绿帽。陈医生低头看它,眼神软得像刚化的雪,“它大概是闻着药膏味了,这小家伙,倒会找舒服地方待。”

孩子们的药膏快涂完时,吕崆菲的战机又飞回来了,这次飞得很低,舱门打开,她探出头喊:“李梅姐,张大爷让我带了新熬的药膏!说之前的可能不够,还带了紫苏籽油,涂起来不黏糊!”

一个铁皮箱被绳吊着放下来,落地时“咚”地一声,震得地上的落叶都跳了跳。李梅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小瓷罐,每个罐口都封着红布,布上用黑线绣着个“苏”字——是张大爷的老伴绣的,她总说“紫苏的苏,平安的苏”。箱子底层压着张纸条,是张大爷歪歪扭扭的字:“丫头,记得给孩子们贴防烫贴,刚熬好的药膏烫得很,凉一凉再用。”

李梅拿起个小瓷罐,罐身凉丝丝的,贴着张小小的红贴纸,画着个简笔画的小太阳,和她当年在盒底刻的那个像极了。她忽然想起张大爷的手——那双总带着伤的手,指甲缝里总嵌着泥,却能绣出最平整的红布,能熬出最温和的药膏。上次见他给孩子涂药膏,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露珠,那一刻,她突然懂了“医者仁心”四个字,原来不是说多厉害的医术,是有颗把别人的疼当自己的疼的心。

“姐姐,你看!”小青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她刚拍的照片:陈医生正给小男孩贴防烫贴,慢慢趴在小男孩的头上,像顶了个小螺帽;穿红棉袄的小姑娘举着紫苏籽手链,对着镜头笑;最瘦的小女孩把糖纸摊开,阳光透过糖纸,在她脸上投下彩斑。背景里,吕崆菲的战机正绕着隔离区盘旋,机翼的光带像条会飞的彩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