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被不在了 > 第393章 空田留痕

第393章 空田留痕(1/2)

目录

晨露在保温膜上凝成最后一颗珍珠时,我蹲在紫苏田垄边,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膜面。聚乙烯材质的冰凉透过皮肤渗进来,突然让我想起302病房的监护仪——那年新冠疫情最烈时,我和李梅就是这样盯着波形图,看那些起伏的绿线像此刻的紫苏茎,在生死边缘挣扎。膜下的紫莹莹的茎秆突然晃了晃,新叶上的绒毛在晨光里根根分明,像极了显微镜下新冠病毒的棘突,只是这团绿,带着活的暖意。

“在想什么?”李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水桶底的铁环蹭着田埂的石子,发出熟悉的金属摩擦声。她走到我身边蹲下,白大褂的下摆扫过沾满露水的草叶,带来股消毒水混着艾草的气息——这味道曾弥漫在隔离病房的每个角落,我们穿着防护服靠在走廊里打盹时,她总说这像“战争年代的硝烟味”。她的指尖轻轻点在我刚才划过的膜面,“又在犯老毛病,对着草木发呆。”

我握住她的手,手套上还沾着昨夜盖膜时的泥土。在空军医院时,我们总隔着双层手套碰彼此的指尖,那点微乎其微的温度,是防护服里唯一的念想。“想起302床的老爷子了,”我望着膜下的紫苏根须在泥土里游走,“他临终前总说想吃紫苏酱,咱们找遍全城才买到,结果他只尝了一口就……”

李梅的指尖收紧了些,指甲在我手背上掐出浅浅的印。她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片压平的紫苏叶,边缘已经发褐,“这是从他床头柜上捡的,他女儿说老爷子种了一辈子紫苏。”她把叶片贴在膜上,新叶的绿与枯叶的褐慢慢重合,“你说,咱们现在种这些,算不算替他接着种?”

风突然卷着药香掠过田埂,小青扛着木犁从扁鹊医馆的方向走来,犁柄上的野菊花只剩光秃秃的花茎,花瓣不知落去了哪里。她的狐尾辫在晨光里泛着浅金,尾梢系着的红绸带是我去年送的,当时她刚化为人形,总对着镜子拽那撮蓬松的尾巴毛,说“不像你们人类姑娘家”。“陈医生,李护士,”她笑着挥手,犁头的铁刃映出张模糊的狐形虚影,“彭教授在医馆前的石碾子旁等着呢,说解开了量子纠缠的新参数。”

她走近时,我闻到股淡淡的檀香,这是她修出九条尾巴时才有的气息。在聊斋的幻境里,她总在我值夜班时溜进诊室,把狐狸尾巴变作白大褂替我披在肩上,说“人间的疫病太凶,我这千年修为的妖气能镇一镇”。此刻她裤脚沾着的苍术叶突然无风自动,叶片上的纹路亮起荧光,像串流动的基因链。“这苍术是从医馆后院采的,”她指尖抚过叶片,纹路突然重组,显出“新冠”二字的古篆,“扁鹊先生的药圃里藏着好多密码,你们人类叫病毒,我们狐族叫‘疫灵’,本质都是执念结的痂。”

李梅突然轻笑出声,指着小青耳朵尖露出的绒毛:“又没藏好。”在医院时,她总把小青当亲妹妹,给她编人类的麻花辫,教她认输液管上的刻度。有次抢救重症患者,小青偷偷用狐火暖热了输液袋,李梅发现后没揭穿,只在交班时说“今天的液体好像格外养人”。

彭罗斯的拐杖敲在医馆前的青石板上,发出“笃笃”的声响,像在敲摩斯密码。老教授背对着我们站在石碾子旁,花白的头发在晨光里泛着银辉,他手里的量子纠缠模型突然发出蓝光,与石碾子上的青铜药臼产生共振。“观测者效应,”他头也不回,拐杖指向药臼里的艾草粉,粉末突然悬浮起来,组成条双螺旋结构,“你们看,两千年前的药臼和现代量子模型,共享着同个频率——就像新冠病毒的RNA,在春秋与2023年之间跳着同样的舞。”

他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三年前疫情最严重时,这位诺奖得主突然出现在我们医院的实验室,说“病毒不是敌人,是穿越时空的信使”。此刻他指着石碾子边缘的刻痕,那里的楔形文字在蓝光里活过来,组成串碱基序列:“扁鹊记录的‘戾气’,和现在的新冠毒株,基因序列重合率73%。古人用苍术烟熏,其实是在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壳,和我们用的干扰素原理相通。”

吕崆菲从停在医馆上空的歼-20战机上跳下来,飞行服的拉链还没拉到底,露出里面印着红十字的作训服。她摘下头盔时,我看见她额角的疤痕——那是去年执行抗疫物资运输任务时,战机遭遇乱流撞在冰山留下的。作为空军特级飞行员,她总能在我们最缺防护服时,带着运输机冲破云层,舱门打开的瞬间,她总笑着喊“空投爱情与疫苗”。

“刚从平流层测完气溶胶传播数据,”她把飞行头盔往石碾子上一放,头盔内侧的紫外线灯突然亮起,消杀着沾在上面的药粉,“古卷在驾驶舱里发烫,你们看。”她掏出吕崆菲怀里的古卷,绢布上“心安”二字突然渗出蓝光,与彭罗斯的模型产生共鸣,“上面新增的符文,和我战机的雷达波形完全吻合,说‘疫气随气流走,药力顺人心行’。”

她的指尖划过古卷上的战机虚影,那是我昨晚梦见的场景——她驾驶战机在云层播撒中药气溶胶,尾迹云组成副《千金方》的药方。在空军医院的天台,她曾抱着我说“要是能把中药装进导弹,定能炸碎所有病毒”,当时我笑她异想天开,此刻看古卷上的符文,倒觉得这妄念里藏着真理。

隔离区的篱笆边,张大爷正坐在扁鹊医馆的石凳上,给穿蓝布衫的小男孩讲山楂核手串的来历。那串核雕是他亡妻留下的,珠子上的包浆亮得像釉,在晨光里透出淡淡的荧光。“你李奶奶是传染病医院的护士长,”老人转动着手串,核子碰撞的“嗒嗒”声像秒表在计数,“2003年非典时,她总在防护服里揣着这串珠子,说‘山楂能开胃,核子能定心’,后来她倒在病房里,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给病人的山楂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