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穷病(1/2)
国家治理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觉得一项改革是好的,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然而当实施的时候,总会遇到水土不服的现象,从而导致一项好的政策,却成了百姓的负担,也成了国家的负担。
厉夏禁止土地买卖,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
一旦土地放开了,最后这些土地都会向贵族手中集中,若干年之后,就会导致富者恒富,穷者愈穷。
所以他才会禁止的,就算是缺钱,也只能把土地卖给官府。
然而他忽略了一点,土地赏赐都是新得到的土地,就算是划分给了百姓,他们也没有办法两头种植。
要么抛荒,要么卖给官府,只有这两条路。
其次是为了鼓励移民。
但是他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这些新土地在边疆,安全问题无法保障,大家根本不喜欢移民。
以至于厉夏觉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最后却成了笑话。
从而却给国家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个国家没有钱,那更是头疼的事情。
而且缺的口子不小,如果缺的不多,咬咬牙还能够挤出来,缺那么多把厉夏挤干了也没办法啊。
“铸币那里呢?”
“去年一共铸币七千多万钱,将近一半给了赭石部落,我们只剩下四千万钱左右。”
炎国现在的体量很大,人口超过了五百万,每人消化一百钱,就需要五万万钱以上。
所以炎国的货币多发,但是扔进炎国内部,根本就不露头。
百姓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把钱和粮食留着,留着最困难的时候才使用,这就导致了大家都喜欢存钱而不喜欢消费。
炎国扔出去一千万钱,转头就不见了踪影,流动的有十分之一就不错了,毕竟百姓喜欢存钱以防万一,不喜欢消费也没办法,这逼不来的。
何况炎国还有大量货币外流,换成了资源和粮食流入国内。
要不是死规定,保证了钱的价值,估计炎国的物价都要飞起了。
同时,厉夏也比较着急了。
这些年进行的项目也太多了一点,像什么修路,建造学堂,给百家拨款鼓励研发和进步,同时还要进行战争。
这些可都不是短期项目,而都是长期投入的项目,还都是不盈利的项目,公共设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不挣钱,只能由国家来牵头,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就像是修路工程,工人的伙食,工具,以及石子石头或者砖,都是不断的持续亏本买卖。
人口流动性较差,也不可能收取过路费,真的收了,人家直接绕过去了,毕竟普通人出门都是依靠走路,没那么多讲究。
这种不赚钱的,一般人或者商人贵族,都不愿意投入。
厉夏以前规划过几次路,大家参与的热情很低,后来都交给了国家来做。
就算是承包给私人,国家最后依旧要掏钱的,过路费收到猴年马月去,可是为了沟通各城各乡镇,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
只有加上了各地的联系,才能够防止割据自立的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