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御林权争施缓兵计,世家脉拓藏破局招(2/2)
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如何拿到魏元基的证据,而是拿到证据后,怎么用这东西让太后知难而退。
是用朝堂舆论施压?还是私下找太后做利益交换?
他指尖一顿,眉头微微蹙起,如今的局面,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复杂。
扳倒曹党及其余孽,确实让燕藩在邵明城立了威,那些趋炎附势的朝臣暂时不敢在皇帝和太后面前搬弄燕藩的是非,可这也等于在暗处树了不少强敌。
曹党余孽恨他断了活路,定然会寻机报复!
淮南王丢了漕运这块肥肉,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指不定在筹谋什么?
就连那些先前与燕藩有盟约的藩王,怕是也因他这几日的锋芒,对燕藩起了戒心——毕竟,一个太过亮眼的盟友,往往比敌人更让人忌惮!
“树敌太多,终究不是好事!”吴天翊低声自语,指尖摩挲着案几上的密函边角。
他现在就像站在刀尖上行走,既要稳住眼前的漕运与御林军统领之争,又要防备暗处的冷箭,还得顾忌燕藩在藩王中的处境,一步都错不得。
他抬手取过纸笔,在纸上轻轻勾勒出邵明城各方势力的脉络:太后与外戚、内阁徐阶、淮南王、曹党余孽、盟约藩王……每一笔落下,都代表着一重牵制。
笔尖停在“太后”二字上时,他眼底闪过一丝明悟——或许,不用硬碰硬。
太后最在意的,从来都是外戚的权势和自己的颜面,若能让她明白,举荐魏元基不仅保不住权势,反而会引火烧身,再加上自己适时给她点利益,她未必不会主动退让。
想到这里,吴天翊眼底重新亮起光,指尖在“魏元基”的名字旁重重一点。
明日拿到证据后,先不急着递到皇帝面前,倒是可以先让徐阶在文官圈子里“透”些风声,让众人知道太后要举荐的是这么个草包!
届时朝堂议论四起,满朝文武都会盯着太后举荐魏元基这件事,她本就理亏,定会坐立难安。
这时候自己再主动去寻她,退一步给个台阶——就说魏元基虽暂难担御林军统领重任,但念及太后颜面,可酌情给个御林军副统领的职位,既能让他留在京营熟悉事务,也不算驳了太后的面子。
这般利益交换摆出来,太后心里定然清楚:再强撑着举荐魏元基,只会落个“任人唯亲、不顾朝局”的骂名,反倒不如顺着台阶下,既保住了颜面,还能让自己人在御林军中占个位置。
如此一来,她大概率会权衡利弊,主动撤回对魏元基的统领举荐。
至于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曹党余孽也好,淮南王也罢,只要他牢牢攥住漕运与御林军这两张牌,再借着皇帝与徐阶的势,就算他们想动手,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思虑至此,吴天翊不再犹豫,取过笔墨纸砚铺展在案上,笔尖沾墨时,思路已清晰——信中既要告知徐阶“借老臣言周岳旧功、揭魏承安短板”的对策,也要透露出“愿给太后台阶、许魏元基副职”的让步,让徐阶明白他并非要与太后死磕,而是以退为进稳御林军之权。
写完后,他仔细检查一遍,用火漆封口,唤来心腹递出,才重新坐回案前,铺开一张空白舆图,开始勾勒新一轮布局。
他指尖先落在楚端梦母子的安置上——楚端梦之事刚平,留在邵明城始终是隐患,更何况如今自己四面树敌!
曹党余孽恨他断了生路,淮南王怨他夺了漕运,连太后那边也因御林军统领之争生了嫌隙,这些人若是找不到对付他的法子,难保不会拿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开刀,他们母子俩留在这是非之地,迟早要成别人拿捏他的把柄,必须尽快送回丹阳郡,交到父母身边才放心。
此时“两万狼骑”四个字被他重重圈出,这是燕藩最精锐的兵力,由他们护送,既能保母子安全,也能向外界彰显燕藩实力,让那些觊觎燕府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随后,指尖顺着舆图一路西移,停在四个标注清晰的世家据点上——丰常沈家、广陵端木家、陇西谷家、商宁百里家。
他清楚,在这皇权旁落、藩王割据的乱世,单靠燕藩自身与朝堂的助力远远不够,必须拉拢这些根基深厚的世家。
世人皆以为燕藩是“最弱藩王”,无兵权无财势,可他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刻板印象,用实打实的利益让世家主们动心。
此时的吴天翊眉头皱得更紧了起来,他知道自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前世远超这个时代的各项工艺和理念!
可他要如何将这些“超前之物”稳妥地抛出来,既能精准戳中他们的需求,又能让这些世家主们觉得自然而然!
这一夜吴天翊又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