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态度(2)(2/2)
“有何不好?”
夏侯惇探身看向任峻,“南北两军做的事情,连某都觉得该做,难不成别人,还有觉得不合适的?”
任峻沉默了。
这话,他没法接啊。
夏侯惇目光如炬,继续道:“此事不必再议,就以某的意思来办,至于冀州牧府这边,要是商讨不出来,那就派人急递去许都,叫丞相定夺。”
“喏。”
任峻只能应下。
反观李通,别看什么话都没说,可心底却生出唏嘘与感慨。
其实从夏侯惇点那些将时,他就听出何意了,李通心中清楚,夏侯惇此举看似整顿军纪,实则是借势立威,将曹操的意志层层下压,而提及的那些将校,包括他本人,这麾下可都有不少部曲的。
这些部曲多为私兵,根植于地方,若不加以约束,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当然,夏侯惇既然这样讲,那在他这里肯定也要有所动的。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带有深意的。
“不聊这些了。”
夏侯惇出言打断了平静,“说说近来幽并交汇的变动吧。”
作为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驻邺城督冀州诸军事,夏侯惇有不少职责傍身,一个是负责统筹冀州军务,一个是监察幽并二州动向,一个是增扩军屯规模,而这些的核心皆指向了一处。
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还有附庸势力,使得幽并二州被收复回来。
自知曹昂归许后,领的还是卫将军,夏侯惇就知后续这一战,必然是以曹昂挂帅来统率诸军出征的。
他这个前将军啊,是要协助曹昂来平定幽并的。
这要是换一个人,夏侯惇肯定是有不忿的,但要是曹昂就另说了,这可不是因为曹昂身份特殊,这跟当初曹昂在官渡之战中,于青州治下的表现密不可分,要知道这一战,他是与曹昂一起参战的。
尽管在这期间,夏侯惇有不少疑虑,甚至是对曹昂的指挥颇有微词,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却让他不得不信服。
曹昂临机决断,调度有度,尤其在围歼袁谭余部时,精准把握战机,一举定乾坤。那份沉稳与远见,绝非寻常人所能比的。
夏侯惇虽性情刚烈,却非不知进退之辈。
既然有些事已然成势,对于夏侯惇来讲,他也是要趁势而为的,不可能逆势而行,趁着如今许都交锋不断,朝局未稳之际,他所要做的就一件事,紧密围绕着收复幽并二州日后必展开的征伐,尽可能做的积攒些底蕴,特别是粮草军需等方面,不能说等后续仗打起来了,却因为这些出现差池吧?
真发生这种事,夏侯惇是不会原谅自己的。
“将军!前线传来消息,公孙度死了!”在此等态势下,一道身影冲进堂内,而讲出的消息,却让夏侯惇、任峻、李通他们皆是一惊。
“你说谁死了?”
夏侯惇皱眉道。
“将军,公孙度死了。”
那人听后,立时道:“因为此事,幽州治下出现些动乱。”
“居然死了?”
夏侯惇眉头紧锁,目光骤然凝重。
公孙度一死,辽东势必生变,且不提这一带会怎样,但盘踞在幽州西部的袁尚,肯定不会没有动作的。
袁尚素有野心,必会借机联系乌丸等部,继而掀起战事的,而一旦有此动作,那袁谭、刘备他们肯定不会没有动静的。
对公孙度这个人,夏侯惇是厌恶的,原因很简单,其拒绝了曹操所派的册封,这意味就不寻常了。
“你们是怎样看的?”
沉默片刻,夏侯惇看向二人。
“将军,这要派人去往前线,让各部严密监视袁尚他们,不止是这样,还要警惕与幽并交汇之地动向。”
李通率先讲明,“如果说因为公孙度之死,而使边局出现变动,前将军府这边,断不能没有任何举措。”
“还有!”
李通话音刚落,任峻立时道:“此事要加急传至丞相府,叫丞相知晓此事才行。”
“嗯。”
夏侯惇点点头。
二人所讲这些,正是他所想的,不止是这般,还有一些事,夏侯惇也考虑到了,特别是如今许都的形势不寻常,断不能叫一些事发生,丞相府必须要从快知晓这些变动,不能因此影响到许都的秩序。
“擂鼓聚将!!”
夏侯惇起身下令,声如洪钟,震动堂外,而听到这话的李通、任峻二人,下意识间暗松口气,但同时也在思量,这一变数到底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