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京师反应(1/2)
\"孙之獬!\"
离开人满为患的茶楼之后,这面色不忿的士子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在街道上乱逛,直至耳畔旁传来熟悉的呼喊声,方才将其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呦,是王兄。\"
眼见得说话之人乃是同在翰林院当值的同僚,这名被称之为\"孙之獬\"的年轻士子迅速挤出了一抹笑容,好一番热情的寒暄过后,方才彼此拱手作揖。
\"呸!\"
\"小人得志。\"
半晌,及至熟悉背影消失不见,完全隐匿在人群之后,瞧上去不过三十余岁的孙之獬重新恢复了之前的阴霾,并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自家人知自家事。
作为去年刚刚高中的二甲进士,他在结束了六部观政之后便直接被授予了翰林院检讨的差事,前途理应是一片光明。
可是众所周知,这\"翰林院\"可是出了名的清水衙门,没有半点油水可言,而他孙之獬的家境又平平无奇,实在难以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京师安家,只能靠着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
当然,如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毕竟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朝便有\"不翰林,不入阁\"的潜规则,为了自己日后的辉煌仕途,暂且在这翰林院蹉跎些日子也算值得,但一封家书却是让他心态彻底失衡。
据自己的母亲所说,当年与他一并中举的同窗如今已经成为了浙江温州府瑞安县的县令,如今才刚刚走马上任不到半年,便在老家济南府购置了百亩良田,并修缮了祖坟和老宅,连他们当地的县令都主动前去恭贺。
对于自己母亲在书信中提及的同窗,孙之獬印象十分深刻,当年他们二人同在一个书院读书,并在万历四十一年同时中举,积累了不菲的情谊。
不过随着连续两次会试落榜,他的这位好友便逐渐意志消沉,并最终以\"举人\"的身份在老家济南谋了个缺,并与他渐渐失去了联系。
如今再次得知这位当年同窗的消息,却不曾想是人家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县令,而他孙之獬虽侥幸得中进士,却依旧要在清贵的翰林院蹉跎时间,靠着微薄的俸禄勉强糊口。
如此巨大的差距,几乎是瞬间激起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戾气和不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听说了\"东林叛徒\"阮大铖的故事。
这位当年官阶不过七品的东林官员在主动投靠了宫中魏大裆之后,仕途便开始平步青云,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便官至通政司的左参议,仅差一步便可身穿绯袍!
阮大铖可以投靠宫中大裆,他孙之獬作为当今天子继位以来的第一批\"门生\",凭什么不能向宫中大裆靠拢,争取进步?
只是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当他规规矩矩的将拜帖呈递至宣武门外的那座民宅之后,命运的齿轮便开始朝着不受他控制的方向转动。
仅仅三天的时间,紫禁城中便是传出旨意,将他孙之獬由仕途一片光明的翰林院检讨降为\"五经博士\"。
虽然从品秩来看,他仅仅是由\"从七品\",降为\"正八品\",但凡是熟悉朝廷官场规则之人皆会清楚这其中意味着什么。
他孙之獬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孙之獬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翰林院\"的笑柄,昔日曾与他共事的同僚们纷纷对他直呼大名,眉眼间藏着掩饰不住的嘲弄和讽刺。
为什么,为什么?!
他孙之獬究竟做了什么,竟惹得紫禁城中的天子对他如此\"针对\",亲自下旨降低他的品秩。
\"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呐..\"
孙之獬心情本就不好,迎面而来的凉风更是加剧了他的\"痛苦\",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满是怨恨和不甘。
凭什么学识还不如他的同窗可以到富庶的浙江任职,并且半年不到的时间便在老家购置宅院,修缮祖坟;凭什么那\"卖主求荣\"的阮大铖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用?
朝廷对他不公,天子对他不公!
\"敢问,可是孙之獬大人当面..\"
不知过了多久,思绪恍惚的孙之獬猛然听到耳畔旁传来一道谨慎却又夹杂着一抹讨好的声音,让他下意识的抬头望去。
自打他由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降职为正八品的五经博士之后,可是许久没有人对他以\"大人\"相称呼了,就连署衙中的吏员们也对他冷嘲热讽,口称\"孙博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