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飞元真君万寿堂(十二)(1/2)
鄢懋卿本以为自己给俞大猷罗织的罪名纵是不能要他的命也可扒他一层皮,结果却被对方轻而易举间就全部化解、自己反而碰了一鼻子灰。
而且令鄢懋卿搞不懂的是,且看严嵩方才的态度,好像他也没有要特别针对俞大猷的意思,严世蕃更是从始至终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看着鄢懋卿出师不利的憋屈样子,俞长生心中信心更足,他转而又看了看汪直的表情,却发现汪直依然是一副坦然模样,完全没有任何失望之意。
本来关于两广贻误军机一事的参劾、其目的就是制造民情舆论,用此手段只是给朝廷和俞大猷施压而已,汪直原也不指望着凭此能给俞大猷定什么大罪,真正的重罪也罪不在此。他先前自首检举的也是俞大猷擅杀赵文华,并伙同戚继光和胡宗宪与他有所勾连。
眼下戚继光和胡宗宪都分别被徐阶和严嵩保下来了,俞大猷作为汪直剩下的目标,更要命手段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王本固这时道:“阁老明察秋毫以理服人,不过虽然鄢大人的参劾指控只有舆论没有实证故而暂不成立,但是下官对罪员俞大猷的弹劾之罪,可是有事实有证人的!望各位主审上官明鉴!”
严嵩道:“王大人先前向朝廷参劾上本,说俞大猷拥兵自重勾结倭寇,杀害监军赵文华。
胡宗宪、戚继光对其罪行包庇隐瞒,二人似也有通倭之嫌。
如果胡戚二人都已经被隔离禁足,且他们都只是此钦案中的旁支,今番只要能查清罪员俞大猷通倭有无实证,便能一并做出决断。
王大人,你先详细说说你这里的情况。”
王本固道:“回阁老,日前下官先后收到两位证人检举,其一便是堂下证人之一汪直。
此人乃是东南倭首领袖,虽出生在中土、但这些年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大明,并于日本领土范围内圈地建国、国号为‘宋’,自称为五峰徽王。
其人虽然是倭寇,但曾平定过诸多海盗、并主持海贸开市,说起来也算是有些功劳的。
一直以来倭寇有两大势力,一为汪直、二为徐海,两人彼此关系并不和睦。虽然汪直也因无法约束部下导致从属作乱,但在我大明为祸的主要倭寇武装势力都是来自另一倭首徐海手下,汪直其人之罪主要是违犯海禁。
并且其人也并未掠夺大明寸土,所建新国乃是在海外之地,故而也不完全算是背叛大明。
先前汪直部署被我王师几乎剿灭殆尽,他所建宋国在日本也丧失根基几乎名存实亡。
其人下属叛乱走投无路这才来找下官自首,以检举军内罪行为状想要换取一条生路。
汪直也表示他愿意将全部家资充归国库,弥补违反海禁之罪,下官考虑再三之后觉得这是于国于民都有益无害之事,
故而下官答应了他做为钦案的污点证人、保全其性命,从而挖出军中奸佞。
据汪直交代,多年来他与俞逆大猷私相授受,不仅合谋于军费之中上下其手,并且还彼此交换军情消息,致使我明军剿倭作战屡屡不利、拖延日久不见成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