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天下乱局(1/2)
552年11月,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
萧绎任命王僧辩为司徒、扬州刺史,镇守建康。
陈霸先被任命为征北大将军,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萧绎召陈霸先之子陈昌、侄子陈顼到江陵任职。陈昌任散骑常侍、陈顼为领直侍卫。
这二人其实是人质。大家都懂。
萧绎如愿称了帝,面对着的,却是一个分裂的南朝。
因为,雍州刺史萧詧是萧绎最坚决的反对者,早已投靠宇文泰,占据着西北部襄阳周边大片战略要地。
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被萧绎堵在巴蜀盆地,一怒之下,他在552年4月宣布称帝,脱离南梁中央。
南边,陈霸先迎定州刺史萧勃到广州主持大局,自己率军北上讨伐侯景去了。
自封广州刺史的萧勃聚拢了岭南几位实力派,大家讨论后一致决定不掺和北边的纷争,不接受萧绎调度。
南梁事实上已四分五裂、风雨飘摇。
……
时钟往回拨两年。
南朝将领中,若以个人战力、统军本领排名,公认柳仲礼第一、王僧辩第二、王琳第三。
柳仲礼祖籍河东柳氏,原姓姬,鲁孝公后人,是中原八大家族之一。
河东柳氏分东、西两眷。西眷居汝颖区域,就在西魏王思政霸占的河南地盘。东眷居襄阳地区。
柳仲礼属于东眷,刘宋时期军事统帅柳元景之后。
柳元景对后世的影响,从他手下两名大将可以窥见一二:薛安都,他的后人包括薛道衡、薛万彻、薛仁贵等等。
柳元景指挥攻打弘农郡时,俘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加以重用。
李初古拔又名李重耳,他的后人包括李虎、李渊、李世民。
柳仲礼担任讨伐侯景联军统帅时,没什么建树。
这使得侯景攻破台城后,对非萧氏的联军将领网开一面,让柳仲礼、王僧辩等回去担任原职。
柳仲礼带着自己人马回到义阳(信阳),继续做自己的司州刺史。
不过,皇帝萧衍一死,柳仲礼立即宣布归顺萧绎,讨伐侯景。
侯景放归原职的另一位大将是王僧辩。让王僧辩回到竟陵,绝对是侯景后半生最后悔的事。
王僧辩祖籍晋阳(太原),北方人。
他的父亲早年南下投靠雍州刺史萧衍,而少年王僧辩则成为萧绎的伴侍。
可谓死党中的死党。
王僧辩以竟陵太守身份被萧绎任命为大都督,率军一万参加勤王联军,无功而返。
萧绎却对他更加重用,委以领军将军之职。
尽管王僧辩在征伐河东王萧誉时曾遭萧绎怀疑,但萧绎后来还是重新启用他。
王僧辩也不负萧绎厚望,干掉了萧誉。
侯景之败,固然是因许多时代背景因素所致,但最直接的攻击,则是来自王僧辩和陈霸先。
侯景放走的第三位将领是王琳。
王琳出生于会稽王家。他自幼身强体壮,喜欢刀枪剑戟,练得一身好武功。
他的姐姐嫁给萧绎做侧室,受到萧绎宠爱。
王琳因而被萧绎招到麾下,渐渐成为得力将领。
萧绎派王僧辩、王琳去攻打侯景的时候,同时派柳仲礼攻打雍州刺史萧詧。
南梁新的竟陵太守孙暠归附萧詧,投靠西魏。宇文泰派大都督符贵在此镇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