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衔柳 > 贰佰叁拾贰 攻讦

贰佰叁拾贰 攻讦(1/2)

目录

扶风被封为朝阳乡君一事在京城中发酵。

一切正如柳烟桥所料,首先是原本为她鸣不平为她叫屈的文人纷纷倒戈,那“朝阳”二字过于灼目,刺痛了无数寒窗苦读却难以寸进的书生心,尤其是屡次不中,频频落榜的考生的心。

“我等十年寒窗,不及她一介女流几篇文章?”之前为她奔走呼号的学子,如今在酒肆中满面通红地拍案,语气酸涩难当。

“若去那刑房走上一遭便可一跃为乡君,那我们还读什么书?都进去挨上几鞭子,便可光耀门楣了!”

“昔日以为她是空谷幽兰,不料竟是攀附凌霄之蔓!”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此例一开,置我辈读书人于何地?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清流议论文风骤变,其中虽也有少数为柳烟桥庆贺之人,在这样的风向之下也只能沉默,短短几日,士林对柳烟桥的态度就由褒扬气节转为抨击礼崩乐坏。

紧接着,一些难以入耳的流言,如同沉滓泛起,开始在坊间隐秘流传。

“听说了吗?那位新晋的乡君,早年可是在勾栏卖笑的……”

“怪不得能写出那些侠客故事,想必是见识多了‘江湖豪客’吧?”

恶意的揣测与淫秽的想象交织,将她所有的才华与坚韧,都扭曲成了不堪的过往注脚。

但事实上,见过柳烟桥本人的民众只是少数,有的尽管有过一面之缘,也是在她遍体鳞伤之时匆匆一瞥,全然无法确定其身份长相。但若真去探讨舆论来源,真真假假,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其次是朝堂掀起了一波言语巨浪。

与市井街巷的喧哗相比,朝堂之上的风波更为暗流汹涌,却也更加致命。

金銮殿上,关于“朝阳乡君”的争议,已成为各方势力角力的焦点。

头发花白的礼部尚书手持玉笏,步履沉稳地出列,声音洪亮却带着沉痛:

“陛下!臣执掌礼部,维系纲常,不得不言!‘乡君’乃宗室之号,血统攸关,岂可轻授?柳氏虽有微功,厚赐金帛,嘉其才德即可。如今以婢女之身僭越宗室之位,此举动摇国本,混淆贵贱,臣——万死不敢奉诏!”

他身后,宗正寺卿及一众言官齐齐跪倒,高呼:“臣等附议!请陛下收回成命!”

朝中部分清流官员依旧坚持柳烟桥的“德行”值得褒奖,但与礼法相比,则显得分量不足。

“柳氏着书立说,裨益教化,其心可嘉。然……尚书大人所言,亦不无道理。赏赐过滥,确非国家之福。”

而另一些曾为柳烟桥发声的官员,此刻却沉默不语。他们可以同情一个才德兼备的受害者,却难以接受一个身份卑贱者骤然跃居他们之上,这种微妙的心理使得清流阵营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龙椅上,皇帝半阖着眼,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看不出喜怒。他早已料到会有此一幕。这些言官,平日里于国计民生未必有何建树,但在维护所谓的“礼法纲常”上,向来是不遗余力。

这时,一位素来与五皇子走得近的官员出列,朗声道:“臣以为不然!陛下破格赐爵,正显圣天子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之胸襟!柳氏于逆境中坚守气节,着书立说裨益教化,其行可风,其志可嘉。若因其出身而抹杀其德行才华,岂非因噎废食?陛下此举,正是要告诉天下人,在我朝,德才重于门第!”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出身”引向了“德才”,试图为皇帝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