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王府暖阁议饥荒(1/2)
幽州,镇北王府。
暖阁里燃着上好的银霜炭,火苗舔着炉壁,映得满室通红。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熏香,混合着茶水的醇厚气息,与窗外呼啸的北风形成鲜明对比。柳林穿着一身玄色锦袍,腰束玉带,正坐在紫檀木书桌后,手里捏着一份来自凉州的密报,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密报上的字迹工整,详细记录了凉州饥荒的惨状——“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百姓流离,盗匪横行”。可柳林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反而透着几分兴奋。他将密报放在桌上,指尖在“饥荒”二字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声响。
“大人,冯将军、李将军和戴大人到了。”门外传来侍卫的通报声。
“让他们进来。”柳林抬眸,声音沉稳,却难掩一丝期待。
很快,三个身着官服的男子走了进来。为首的冯戈培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一身铠甲未卸,还带着塞外的寒气;紧随其后的李丰文质彬彬,穿着青色官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即使在暖阁里,也依旧保持着儒雅的姿态;最后进来的戴沐阳穿着紫色官袍,面容圆润,眼神精明,一看就是常年与钱财打交道的人。
三人躬身行礼:“参见大人。”
“免礼。”柳林抬手,示意他们坐下,“坐吧,尝尝新到的雨前龙井。”
侍女为三人斟上茶水,退了出去。暖阁里只剩下他们四人,气氛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冯戈培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大人,您找我们来,是为了凉州饥荒的事吧?末将听说,凉州现在乱得很,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
柳林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慢悠悠地说:“没错。凉州是咱们的邻居,如今遭了灾,朝廷那边肯定会有动静。你们说说,朝廷会怎么做?”
李丰放下茶杯,折扇轻轻敲着手心,沉吟道:“大人,依属下之见,朝廷大概率会拨款拨粮,救济凉州百姓。毕竟凉州地理位置重要,若是百姓造反,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皇上一直想拉拢凉州的武林势力,这次饥荒,正是朝廷示好的机会。”
戴沐阳也附和道:“李大人说得对。咱们冀青幽并四州如今富庶,粮食多得都要拿去喂牲畜,可朝廷的粮仓却未必充盈。但就算再难,朝廷也不会坐视凉州大乱,肯定会想办法救济。”
柳林听到这里,嘴角的笑意更浓了:“若是朝廷真的救济了凉州,那咱们的计划,可就泡汤了。”
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柳林的意思。柳林经营冀青幽并四州多年,早已将这四州打造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他一直想吞并凉州,将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次凉州饥荒,对他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朝廷不救济,凉州百姓就会对朝廷失望,他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既能收买民心,又能趁机掌控凉州的武林势力和官府,一举两得。
“大人,您的意思是……”冯戈培眼神一凛,似乎猜到了柳林的打算。
柳林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我的意思是,不能让朝廷有机会救济凉州。咱们得想个办法,让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没心思管凉州的事。”
李丰折扇一收,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人,您是想……在北方制造事端?”
“没错。”柳林点头,语气坚定,“北狄一直对咱们中原虎视眈眈,这些年虽然没大的动作,但小摩擦不断。咱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边境制造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对峙。只要风声一紧,朝廷就会以为北狄要大举进攻,到时候他们只会把钱粮都投入到边防上,哪里还有心思管凉州的饥荒?”
冯戈培立刻说道:“大人英明!末将这就去安排!咱们可以让边境的守军故意挑起冲突,再放出消息,说北狄集结了十万大军,准备进攻幽州。这样一来,朝廷肯定会慌了神。”
李丰补充道:“光有军事对峙还不够。咱们还得在朝中散布谣言,说北狄与凉州的某些势力有勾结,想里应外合,夺取中原。这样一来,朝廷不仅会重视边防,还会对凉州产生猜忌,更不会轻易救济凉州了。”
戴沐阳也笑着说:“大人,粮草方面您放心。咱们四州的粮仓充盈,就算边境真的开战,也能支撑很久。而且,咱们还可以借着‘备战’的名义,向朝廷索要更多的钱粮,进一步削弱朝廷的实力。”
柳林看着三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冯戈培,你负责调动边境守军,制造军事对峙的假象,记住,动静要大,但不能真的开战,以免节外生枝。李丰,你负责联络朝中的眼线,散布谣言,让朝廷对北狄和凉州产生猜忌。戴沐阳,你负责筹备粮草,同时向朝廷提交‘备战’的奏折,索要钱粮。”
“是!”三人齐声应道,眼神里都充满了干劲。他们跟着柳林多年,早已将柳林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只要能帮柳林吞并凉州,扩大势力,他们的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柳林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北风呼啸着灌进来,带着刺骨的寒意,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心情。他看着窗外皑皑的白雪,仿佛已经看到了凉州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的场景,看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力量。
“凉州……很快就会是我的了。”柳林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野心。
三日后,幽州边境,雁门关。
冯戈培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穿着一身亮银色的铠甲,腰佩长剑,正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俯瞰着关外的草原。草原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一眼望不到边,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芒。
“将军,都安排好了。”一个副将骑马来到城下,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城楼,躬身向冯戈培禀报,“咱们的人已经乔装成牧民,在草原上与北狄的巡逻兵发生了冲突,杀了他们三个人。另外,咱们还在关外散布了消息,说朝廷要派大军进攻北狄,收复失地。”
冯戈培点了点头,眼神锐利地看向草原深处:“做得好。再派些人去北狄的部落附近,放几把火,制造恐慌。记住,不要留下任何痕迹,让他们以为是咱们的守军干的。”
“是!”副将躬身应道,转身下去安排。
冯戈培站在城楼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让北狄相信,朝廷真的要对他们动手,让他们不得不集结兵力,与朝廷对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柳林的目的。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探马来报,说北狄的几个大部落已经开始集结兵力,朝着雁门关的方向移动。冯戈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立刻下令:“传我命令,全军戒备!加强雁门关的防守,同时派使者去北狄,质问他们为何集结兵力,意图不明!”
使者很快就出发了。他带着冯戈培的书信,来到北狄的王帐前。北狄的可汗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满脸胡须,眼神凶狠。他看完冯戈培的书信,勃然大怒,将书信扔在地上,怒吼道:“简直是欺人太甚!明明是你们的人先杀了我们的巡逻兵,还在我们的部落附近放火,现在反而倒打一耙!”
使者面不改色,冷冷地说:“可汗,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我们大朝的军队向来纪律严明,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肯定是你们弄错了。我看,是你们想趁机进攻我大朝,才故意编造借口!”
“你胡说!”可汗怒不可遏,拔出腰间的弯刀,指着使者,“我告诉你,若是你们再敢挑衅,我北狄的十万铁骑,随时可以踏平雁门关!”
使者毫不畏惧,直视着可汗的眼睛:“可汗,我劝你还是不要轻举妄动。我大朝的兵力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强大,若是真的开战,吃亏的只会是你们!”
说完,使者转身就走,留下可汗在王帐里气得暴跳如雷。
可汗知道,朝廷的实力确实比北狄强大,若是真的开战,北狄未必能占到便宜。可这次的事情,朝廷做得太过分了,若是他不做出回应,肯定会被其他部落嘲笑,甚至会失去可汗的地位。
“来人!”可汗怒吼道,“传我的命令,所有部落的兵力,全部集结到雁门关外!我要让朝廷知道,我北狄不是好欺负的!”
很快,北狄集结兵力的消息就传到了雁门关。冯戈培收到消息后,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同时将消息传给了柳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