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人的阶级属性!(2/2)
值得一提的是,镇守使这一管理制度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然而,由于东汉国力衰退、交通不便等原因,镇守使的权力逐渐被边远部落的贵族所取代。随着中央皇权的旁落,这些边远部落的贵族渗透,这些贵族开始架空镇守使,导致中南半岛地区时而臣服,时而叛乱。
相比之下,大秦与其他王朝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官员阶层整体稳定,人身安全有更大的保障,官员之间经常前往远方边境进行交流和视察。由于往返都乘坐氢气飞艇,这些官员们的见识远超历朝历代。他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这种积极的管理方式,使得大秦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更加稳固,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体验,离石对工业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秦皇册封镇守使之前,新儒家认为有必要先对蛮夷之地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洗。
总理下令将部落中的贵族们全部抓起来,然后让他们去挖坑,最后将他们活埋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旧有的部落贵族势力,为新的部落贵族的崛起创造条件。
在完成大清洗后,新儒家开始扶植那些愿意臣服于汉化的野人,将他们重新培养成新的部落贵族。同时,奏请秦皇还册封了一些已经汉化的野人为镇守使,让他们负责管理化外之地。
为了确保这些野人镇守使能够忠诚地履行职责,秦皇还派遣了一些镇守副使去监督他们。这样一来,即使野人镇守使有什么不轨之心,也很难得逞。
藩王制在华厦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但大秦帝国却实行了纯粹的郡县制,废除了藩王分封制度。新儒家原本担心秦皇不会同意分封野人镇守使,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秦皇对于野人镇守使的分封丝毫不在意。
秦皇之所以如此放心,是因为他深知大秦帝国的实力。只要野人镇守使敢划地称王,大秦帝国完全有能力派出快速反应部队,对他们进行斩首战争。
这种斩首战争既不需要扩大成全面战争,又可以除掉那些有异心的人野首领,从而减少秦军兵力的消耗。
这便是新儒家应对人口数量不足的应对措施,因为热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战斗方式,海军与空军的出现,又使远程投放兵力成为了可能,最早提出作战方式变革的居然是新儒家,这让离石非常震惊,新儒家一开始执政,就展现出高超的宏观布局能力,这让离石很开心。
新儒家所展现出的黏合力,对于大秦帝国的新体制来说,无疑是一种完美的契合剂。这种黏合力能够将各个学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而不可阻挡的合力。
新儒家以礼仪、仁、智、信为核心,致力于重塑汉民族的支柱精神。这一做法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通过弘扬这些传统价值观,新儒家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凝聚力。
然而,离石作为一个生于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人,他的思想观念深受马列主义的影响。尽管这种思想在某些方面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当前的大秦帝国,这种无产阶级思想却显得格格不入。
大秦帝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刚刚崭露头角。在这样的背景下,离石的无产阶级思想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大秦已经迈入了工业化的新阶段,接下来的发展道路应该如何选择?离石对此感到迷茫和困惑。
他意识到,依靠无产阶级来推动社会变革已经不再可行。独立的官员阶层已经崛起并得到了扶持,那么接下来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来作为指导思想呢?离石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定。
说实话,人一出生就具有阶级属性,而离石如今正处于剥削阶级的位置。他不可能再去革自己的命,因为这与他的自身利益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他所能做到的极致就是最大限度地进行分权,以平衡各方利益,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