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盖苏文的选择(2/2)
“唐军势大,若正面交锋,我军恐难取胜。”泉男建率先开口,“末将以为,应坚守乌骨城,以逸待劳。”
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盖苏文却摇了摇头:“坚守固然重要,但一味防守绝非良策。唐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必然困难。我们既要守住城池,也要主动出击,寻找战机。”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指着建安城方向说道:“唐军虽强,但并非无懈可击。
他们长途跋涉,必然疲惫。而且,二十万大军的粮草消耗巨大,后勤补给线必然漫长。我们可以派出小股骑兵,不断骚扰其补给线,断其粮草。”
“可是,若唐军绕过乌骨城,直取平壤怎么办?”一名将领担忧地问道。
盖苏文冷笑一声:“他们不敢。乌骨城是通往平壤的必经之路,若绕过此处,我军便可切断其退路,将他们困死在辽东。
而且,我已命人在沿途设下重重埋伏,他们若敢冒险,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就在高句丽军队紧张备战的同时,唐军也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下一步行动。
李世民在得知高句丽大军退守乌骨城后,立即召集众将商议。
“乌骨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强攻,我军必将伤亡惨重。”李绩说道,“末将建议,绕过乌骨城,直取平壤。”
李世民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可。乌骨城若不拿下,我军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而且,高句丽主力在此,若绕过此处,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他目光扫视众人,继续说道:“如今之计,我们要稳扎稳打。先摸清高句丽军队的虚实,再寻找破敌之策。同时,加强后勤补给线的防护,防止敌军偷袭。”
李世民不愧为能文能武的明君,并不会急功近利。
而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斥候频繁出动,和盖苏文一样,想做到知己知彼,情报战悄然展开。
高句丽斥候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多次潜入唐军营地,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
而唐军也不甘示弱,通过收买当地百姓、策反高句丽军官等手段,逐渐掌握了高句丽军队的部署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对峙进入白热化阶段。
乌骨城外,唐军筑起了坚固的营垒,将城池团团围住。而城内的高句丽军队则凭借城墙之利,多次打退唐军的试探性进攻。
在这场对峙中,双方都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足以改变战局的机会。
盖苏文深知,与唐军的决战不可避免,但何时决战、在哪里决战,却需要谨慎谋划。他每天都会登上城墙,观察唐军的一举一动,试图从对方的部署中找到破绽。
而李世民也在等待。他知道,高句丽军队久经沙场,不可小觑。
但他更清楚,大唐军队远道而来,粮草补给有限,不能将战争拖得太久。必须尽快找到破敌之策,结束这场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