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产业发展(1/2)
“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走出部落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而部落里剩下只有那些老人,他们或许会感到孤独和失落,因为身边的子女都陆续离开了。”
“渐渐地,这个部落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清,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到最后,没有了民众的部落还能称之为部落吗?”
“它可能只是一个空壳,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地方。”
“而我们所做的承诺,也会随着部落的消失而烟消云散。”何雨柱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
“所以啊,看似简单的教育福利,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影响呢。”
“总长,那要是他们只要我们的福利,不让我们提供教育呢。”周成刚继续追问道,他的眉头微皱,似乎对这个问题颇为担忧。
何雨柱微微一笑,解释道:“要福利就必然要跟我们接触,只要有接触的机会,他们就注定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虽然这可能没有教育来的那么直接和迅速,但效果是一样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除非他们坚决不要我们的福利,选择与世隔绝,否则迟早都会被我们同化。”
“只不过这个过程会比接受我们的教育要慢一些罢了。”
何雨柱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他深知国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事情不能拖延,必须及时处理;而有些事情则需要耐心和时间,比如同化这些部落。
周成刚听完何雨柱的话,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然而,他的思维并未停止,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总长,那如果这些部落消失了,部落的酋长要是不甘心怎么办?”
何雨柱早有预料,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对于那些愿意老老实实接受现实的部落酋长,政府可以出钱继续养着他们。”
“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实现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而不是制造冲突和对抗。”
“然而,倘若他们执迷不悟,妄图挑起事端,那就休怪国法无情了。”何雨柱面沉似水,冷酷地说道。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毫不妥协的决心,仿佛对那些可能的挑战者毫无畏惧。
紧接着,何雨柱话锋一转,隐晦地提到:“我记得新几亚岛上的原住民中,其中一些人属于布莱克肤色。”
“对于这些人,或许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适度控制他们的人口数量,以免他们的肤色对我们的民族产生不良影响。”
说完这番话,何雨柱的目光若有似无地扫了一眼许小平。
许小平心领神会,立刻明白了何雨柱的意思。
他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总长,我明白该怎么做了。我们南镇抚司里有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完全有能力执行这样的任务。”
然而,何雨柱却抬手止住了许小平,示意他不要再继续说下去。
他一脸严肃地叮嘱道:“这件事知道怎么做就好,不必说出来。”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敢有丝毫违抗。
最后,何雨柱强调道:“未来,凡是与这件事相关的文件,一律列为绝密级别。”
“任务执行完毕后的十年内,所有相关文件都必须全部销毁,任何人都不得留存。”他的决定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确保这件事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至于为什么何雨柱会如此有底气让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密探用利益去拉拢苏拉威岛和新几内亚岛上的原住民呢?
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一年多前说起。
当时,芳兰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两个月,在新开垦的田地里,种植的水稻迎来了丰收季。
这一批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00万亩,最终收获了整整40万吨的水稻!
随着这批水稻的收获,意味着芳兰已经实现了粮食的自足,结束了需要从国际上进口粮食的历史。
按照芳兰人民共和国与马来联邦签署的和平条约规定,芳兰人民共和国需要在接下来的连续10年里,每年都向马来联邦提供300万英镑的水稻。
经过换算,这意味着芳兰人民共和国每年至少要向马来联邦提供8万吨的水稻。
于是,在收获的40万吨水稻中,有1万吨被装上了货轮,运往了马来联邦。
而剩下的大量水稻,则成为了芳兰人民共和国国内的重要物资保障。
有了如此充足的粮食供应,从赤霞国来的人们再也不必为温饱问题而担忧。
不仅如此,除了出口给马来联邦的水稻外,还有一小部分水稻被出口到了香江地区。
其余大部分都被出口到了芳兰东边的吕宋群岛国,用来换取国家发展的外汇。
而且随着大量的赤霞国青年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抵达芳兰,炎黄岛上大量适合种植的耕地被不断开垦出来。
到了炎黄历5073年底,整个芳兰的耕地面积竟然已经惊人地突破了8000万亩!.
如此充足的耕地资源,犹如给芳兰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得芳兰的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甘蔗林郁郁葱葱,一片繁荣景象。
芳兰凭借着丰富的农产品产量,迅速崛起成为蓝星上重要的水稻和蔗糖出口国。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精心谋划——何雨柱。
他深知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在芳兰拥有如此丰富的粮食资源后,毫不犹豫地加大了支离计划的投入。
支离计划自炎黄历5072年开始实施,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煽动爪洼国其他民族的独立,一步步地将这个国家分裂瓦解,从而确保爪洼国再也没有能力与芳兰进行长期对抗。
第一期支离计划的目标是策划苏门答腊岛北部的雅奇地区的雅奇人独立。
当爪洼国联邦政府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雅奇地区,被雅奇人的独立运动所牵制时,第二期支离计划的启动时机便悄然来临了。
第二期支离计划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将爪洼国在炎黄岛东边、南纬8°以北区域的所有岛屿都纳入芳兰的掌控之下。
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于芳兰来说意义重大,如果能够顺利完成,那么整个爪洼国的国土范围将会被大大压缩,主要只剩下爪洼岛和苏门答岛这两个区域以及周边的一些岛屿。
这样一来,国土面积大幅缩水的爪洼国将彻底失去与芳兰抗衡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粮仓中堆积如山的粮食,这些充足的粮食资源为何雨柱提供了拉拢爪洼国少数族群的底气。
通过与这些少数族群建立良好的关系,何雨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化爪洼国内部的力量,为实现第二期支离计划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芳兰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何雨柱支离爪洼国提供了坚实的实力支持。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芳兰吸引了大量来自赤霞国的移民,使得人口规模终于突破了1000万的大关。
丰富的人力资源为芳兰的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阿美莉卡引进的工厂也得以顺利建设,并陆续开始正式生产。
这些工厂的建成和投产不仅提升了芳兰的经济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为芳兰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作为后盾,芳兰在与爪洼国的博弈中就更具优势,能够更加从容地推进第二期支离计划的实施。
在陇西县,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工业设施,它们分别是芳兰第一造船厂、生产武器的第一军工厂、制造坦克的第一机械制造厂以及芳兰第一钢铁厂的两座高炉。
这些企业对于芳兰的军事和工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军事工业企业的潜力,同时减轻芳兰财政的负担,何雨柱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所有与军事工业相关的企业,除了继续生产军工产品外,还应该涉足民用产品的生产领域。
根据这个规划,第一造船厂不仅要专注于军舰和潜艇的制造,还需要投入精力研发货轮。
这样一来,芳兰的海洋运输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货物能够更高效地在各地流通。
而生产武器的第一军工厂,除了传统的枪支、弹药和火炮生产外,还要开拓自行车的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是从赤霞国引进的先进技术,有望为芳兰的民用交通带来新的选择。
制造坦克的第一机械制造厂也不例外,除了制造T-1式坦克(阿美莉卡M-48坦克芳兰陆军编号)和装甲车外,还将涉足卡车、农业拖拉机以及工程机械的生产。
这不仅能够满足芳兰国内对于这些车辆和机械的需求,还有助于提升芳兰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