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韩国攻略,汉江奇迹(1/2)
八十年代初的韩国,正处于一个剧烈而关键的转型期。
七十年代末,朴卡卡政府过度投资重化工业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叠加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韩国经济陷入高通胀、高外债的困境,甚至在1979年出现了GDP负增长。
全卡卡军变上台后,为了稳定局势并重塑合法性,将发展经济视为首要任务。
他们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政策控制通胀,并开始推行以“市场自由化”和“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经济改革。
可以说,1983年的韩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疗伤、整顿、转向”的关键节点。
政府开始从朴卡卡时代的“直接指挥”模式,转向全卡卡时代的“间接引导”,但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力依然强大。
产业结构调整是全斗焕政府的核心抓手,旨在清理七十年代重化工业投资过剩的烂摊子,推动产业从重资本的“规模扩张”向技术密集的“提质增效”升级。
全卡卡政府强行推动“业种专门化”,让现代、三星、LG、大宇等几大财阀进行业务互换,各自专注于几个核心产业。
例如,现代专注汽车、造船。
三星专注电子、半导体。
LG专注化学、电子。
此举虽未能完全成功,却为各大财阀明确了未来的主攻方向。
同时,全卡卡政府大力主张金融自由化,将银行民营化。
此项改革削弱了财阀对廉价政策性贷款的依赖,迫使它们更多地转向商业贷款和金融市场,并大力资助私人企业的研发活动,特别是面向出口的高科技产业。
邵维鼎站在金门大厦顶层的战略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韩国的轮廓。
他深知,这是韩国的国运上升期,背后更有美国的大力扶持,即将到来的86年汉城亚运会和88年汉城奥运会更是会将这股势头推向顶峰。
因为这两个超级项目,就像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放大器与加速器。
为韩国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共投资。
比如扩建的金浦机场、正在建设中的88奥林匹克大道、清溪川整治、新建大量地铁线和现代化酒店......
这一系列的投资,极大地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
更别提,奥运会亚运会给韩国带来的国际形象的转变作用。
要知道,在1980年代初的韩国还给人政局动荡、贫穷落后的印象。
而在汉城奥运会以“和平与和谐”为主题以后,向全世界展示了了一个现代化、有秩序、充满文化活力的新兴工业国形象。
这为韩国商品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消除了“低价劣质”的偏见。
除此之外。
这两个超级项目还拉动了建筑、建材、交通、旅游、服务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同时为满足奥运会的通信、广播、组织管理等高标准要求,韩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经历了强制性的升级,与国际标准接轨。
这些全部都是在倒逼着韩国在进行着飞速发展。
最为紧要的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增强了韩国国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种社会心理层面的积极效应转化为了巨大的生产力和消费热情。
而正因为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使韩国企业得以在1990年代大举进军全球市场,最终跻身发达国家俱乐部。
这与08年燕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腾飞何其相似。
所以,韩国在后世成为发达国家,并不是偶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