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玉寒山(2/2)
他整了整官袍,目光变得坚定而充满使命感,迈开沉稳的步伐,朝着百废待兴的江陵县城走去。
不久之后,江陵县的百姓便发现,县衙换了一位新的县尊老爷。
这位老爷为官清廉,断案如神,处事公允,且似乎有神明护佑,几次有不开眼的小妖或地痞恶霸欲要作乱,皆被县尊老爷眼中射出的一道白光轻易诛灭。
县城秩序迅速恢复,民生渐苏,百姓们虽不知这位县尊的真正来历,却都感念其恩德,称之为“青天泥菩萨”。
而这一切,或许都在那远去的道人预料之中,也算是对这方水土百姓的一番庇护。
……
“去玉寒山。”姜闻收回目光,声音平静却带着决断。众人皆无异议,遁光流转,便朝着北方而去。
秦州乃是东境交界之地,越往北行,气候越发酷寒。
脚下山河逐渐被皑皑白雪覆盖,凛冽的朔风如同刀子般,即便有法力护体,亦能感到那刺骨的寒意。
行了数日,视野尽头便出现了一片连绵不绝的巍峨山脉,那便是玉寒山。
此山势如巨龙盘踞,群峰耸峙,皆被万载不化的玄冰与厚雪覆盖,在稀薄阳光下反射着刺目冷光。
山势曲折险峻,怪石嶙峋如剑戟倒插,寻常飞鸟难渡,走兽绝迹。然而,在这极致的苦寒之下,却孕育着独特的物产。
山中不仅生长着耐极寒的灵草异卉,更蕴藏着一种名为“寒铁石”的独特矿藏。
此石质地奇寒,坚韧远超凡铁,稍加锻造,便能制成吹毛断发、寒气逼人的神兵利器,虽于修士而言不算顶级灵材,但对凡人武者乃至低阶修行者,已是梦寐以求的珍宝。
正因这寒铁矿脉,玉寒山脚下,依着山势与一条冰封大河,矗立着一座雄城——玉寒城。
尚未靠近,便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巍峨气势。
城墙高达五十丈,通体由巨大的青黑色寒铁岩垒砌而成,岩石表面布满冰霜,更添几分冷硬与肃杀。城墙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据说南北足有百里之遥,宛如一条沉睡的冰雪巨龙,守护着身后的城池与矿山。
城头之上,旌旗招展,旗帜上绣着冰雪纹章与“玉寒”二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守城甲士密密麻麻,披坚执锐,盔甲上凝结着白霜,目光却锐利如鹰,警惕地扫视着四方。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宽阔无比的城墙顶上,竟直接依着垛口修建了一排排坚实的营房与哨塔,俨然将整段城墙化作了一座永不陷落的空中军营。
兵戈之气与冰雪之寒交织,形成一股森严凛冽的氛围,令人未入其城,先畏其威。
巨大的城门洞开,足以容纳数辆马车并行。门洞深邃,上方镌刻着“玉寒”两个古朴大字,铁画银钩,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寒意。
此刻,城门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有满载着矿石、皮毛、药材的商队,穿着厚厚皮袄,呵着白气,吆喝着牲口缓缓入城;有风尘仆仆的修士或武者,背负刀剑,神色警惕;也有本地居民,裹着厚厚的衣或兽皮,行色匆匆。各种口音交织,虽喧闹,却井然有序,显露出此城非同一般的管理与繁荣。
姜闻一行人收敛气息,如同寻常旅人般,随着人流走向城门。守城兵士目光如炬,仔细查验着入城之人的路引与货物,但对姜闻这等气度不凡却又看不出深浅的修士,也只是多看了两眼,并未过多为难。
步入城中,景象又是一变。城内建筑多以巨石和耐寒木材建成,屋顶陡峭,便于积雪滑落。街道宽阔,可供数驾马车并行,地面铺着防滑的青石板。
两旁店铺林立,幌子在寒风中飘摇,贩卖的多是皮毛、烈酒、药材、兵器以及各种御寒之物。铁匠铺里传来叮叮当当的锻打声,空气中弥漫着炭火、皮革、酒香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寒铁特有的冷冽气味。
行人大多步履匆匆,面色被寒风冻得微红,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北地特有的坚韧与彪悍。
商贸极其发达,来自天南地北的货物在此汇聚、交易,喧哗声、议价声、车马声不绝于耳,形成一种在酷寒环境中勃发的、充满生命力的喧嚣。
姜闻目光扫过这座宏伟而独特的冰雪雄城,心中暗忖:“以此城之险,兵甲之利,商贸之盛,若是能肃清妖邪,妥善经营,倒是一处不错的根基之地,亦可为北境屏障。到时候以秦州为界限,东境三州只手可取。”
未作停留,随着人流深入这座巨大的玉寒城,准备先寻一处落脚之地,再探听此地具体情况,以及那玉寒山深处的究竟。